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导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2 国内外主要价格指数对比研究 | 第16-28页 |
2.1 股票价格指数的分类和加权方法 | 第16-19页 |
2.1.1 综合指数和成份指数及其比较 | 第16-17页 |
2.1.2 三种加权方式及其比较 | 第17-19页 |
2.2 国内外主要价格指数 | 第19-23页 |
2.2.1 成熟资本市场主要股票价格指数 | 第19-22页 |
2.2.2 国内主要股票价格指数 | 第22-23页 |
2.3 上证指数与其他指数对比研究 | 第23-28页 |
3 上证指数“失真”研究 | 第28-46页 |
3.1 上证指数“失真”的原因 | 第28-37页 |
3.1.1 权重股的“杠杆效应” | 第28-31页 |
3.1.2 权重股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 第31-37页 |
3.2 上证指数“失真”的表现 | 第37-41页 |
3.2.1 市盈率“失真” | 第37-39页 |
3.2.2 指数“虚涨虚跌” | 第39-41页 |
3.3 上证指数“失真”的测定 | 第41-43页 |
3.4 上证指数“失真”的危害 | 第43-46页 |
3.4.1 错误的市场引导 | 第44页 |
3.4.2 降低股指期货抗操纵性 | 第44-46页 |
4 实证分析 | 第46-54页 |
4.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46-47页 |
4.1.1 变量选取 | 第46页 |
4.1.2 数据的选取及处理 | 第46-47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47-48页 |
4.3 实证检验 | 第48-53页 |
4.3.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48-49页 |
4.3.2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49-51页 |
4.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1-52页 |
4.3.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 第52-53页 |
4.4 实证结果 | 第53-54页 |
5 结论及建议 | 第54-5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5.1.1 上证指数实际权重集中度高,权重股异动易造成指数“失真” | 第54-55页 |
5.1.2 利用上证指数间接操纵沪深300 | 第55页 |
5.2 建议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