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2 故障测距技术概述 | 第8页 |
1.3 故障测距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1 阻抗分析法 | 第9-10页 |
1.3.2 行波分析法 | 第10-11页 |
1.3.3 智能化方法 | 第11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故障测距方法与能量比法 | 第13-26页 |
2.1 阻抗分析法 | 第13-16页 |
2.1.1 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2.1.2 测量误差分析 | 第14-15页 |
2.1.3 减小过渡电阻影响的方法 | 第15-16页 |
2.2 行波分析法 | 第16-24页 |
2.2.1 行波法测距装置 | 第16-17页 |
2.2.2 行波信号源 | 第17页 |
2.2.3 故障产生的暂态行波过程 | 第17-18页 |
2.2.4 故障产生的行波信号的不确定性 | 第18页 |
2.2.5 反射波的识别 | 第18-19页 |
2.2.6 波阻抗与波速度 | 第19页 |
2.2.7 行波的模量分析 | 第19-22页 |
2.2.8 A型行波测距法 | 第22-24页 |
2.3 能量比法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牵引网及数值计算 | 第26-45页 |
3.1 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的供电方式 | 第26-30页 |
3.1.1 牵引变电所的供电方式 | 第26页 |
3.1.2 牵引网的供电方式 | 第26-30页 |
3.2 AT供电方式牵引网数值计算 | 第30-44页 |
3.2.1 牵引网的等效电路及其阻抗 | 第31-32页 |
3.2.2 普湾牵引变电所—得利寺西牵引变电所牵引网的单位阻抗 | 第32-39页 |
3.2.3 牵引供电系统中电容参数的计算 | 第39-42页 |
3.2.4 普湾牵引变电所—得利寺西牵引变电所牵引网的电容矩阵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AT供电方式牵引网的建模 | 第45-56页 |
4.1 哈大客专牵引网基本结构 | 第45-46页 |
4.2 普湾牵引变电所—得利寺西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建模 | 第46-55页 |
4.2.1 牵引变电所模块 | 第46-48页 |
4.2.2 牵引网线路模块 | 第48-50页 |
4.2.3 自耦变压器(AT所)模块 | 第50-52页 |
4.2.4 短路故障模块 | 第52-53页 |
4.2.5 测量显示模块 | 第53-54页 |
4.2.6 普湾变电所—得利寺西变电所之间的牵引网模型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牵引供电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6-74页 |
5.1 行波提取 | 第57-58页 |
5.2 能量比法的应用 | 第58-59页 |
5.3 不同故障点位置下的行波测距 | 第59-65页 |
5.3.1 近端故障电气仿真实例 | 第59-62页 |
5.3.2 中端故障电气仿真实例 | 第62-63页 |
5.3.3 远端故障电气仿真实例 | 第63-65页 |
5.4 不同过渡电阻下的行波测距 | 第65-69页 |
5.5 不同相位角时的行波测距 | 第69-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A MATLAB语言计算电容矩阵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