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课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1.2 文献研究与综述 | 第11-18页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8-21页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6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2-26页 |
1.7 研究框架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框架的遗产区非典型传统村落分析 | 第28-58页 |
2.1 非典型传统村落分布 | 第28-30页 |
2.2 遗产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2.3 人居环境理论框架下非典型传统村落的分析 | 第31-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遗产区非典型传统村落异化及动因机制分析 | 第58-80页 |
3.1 非典型传统村落的现状 | 第58-66页 |
3.2 非典型传统村落异化特点 | 第66-69页 |
3.3 异化动因机制分析 | 第69-7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遗产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良性发展的机制重构 | 第80-98页 |
4.1 非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引起的现实反思 | 第80-81页 |
4.2 非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良性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81-83页 |
4.3 非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良性发展机制的重构 | 第83-9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洞浦、勐品、麻栗寨村落传承实证研究 | 第98-116页 |
5.1 整体空间格局的保护 | 第98-99页 |
5.2 空间发展机制的重构 | 第99-104页 |
5.3 地方建筑文化的创新 | 第104-11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6-120页 |
6.1 论文成果 | 第116-117页 |
6.2 本论文研究的局限性 | 第117页 |
6.3 展望 | 第117-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6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26-127页 |
附录B:村寨调研现状总平面图 | 第127-133页 |
附录C:村寨调研建筑风貌现状图 | 第133-137页 |
附录D: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及保护现状图 | 第137-140页 |
附录E:民居测绘图(部分) | 第140-145页 |
附录F:新建民居方案 | 第145-148页 |
附录G:村落基本信息登记表 | 第148-153页 |
附录H:民居基本信息及风貌类型统计表(部分) | 第153-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