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巴蜀文人周询及其诗歌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周询生平、交游与著述考 | 第14-29页 |
第一节 家世与生平 | 第14-18页 |
(一)早年求学阶段(1871-1894) | 第15页 |
(二)青年仕宦阶段(1895-1915) | 第15-17页 |
(三)弃官从商阶段(1916-1935) | 第17-18页 |
(四)晚年著述阶段(1936-1949) | 第18页 |
第二节 周询交游考述 | 第18-23页 |
第三节 周询著述考述 | 第23-29页 |
第二章 周询诗歌的题材内容 | 第29-51页 |
第一节 周询诗歌创作概述 | 第29-33页 |
(一)诗歌创作背景 | 第29-32页 |
(二)现存诗歌概述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诗歌题材内容分类阐释 | 第33-47页 |
(一)交游赠答 | 第33-36页 |
(二)忧时纪实 | 第36-41页 |
(三)即事感怀 | 第41-44页 |
(四)咏史怀古 | 第44-47页 |
第三节 “题红诗”与《红楼百咏》 | 第47-51页 |
第三章 周询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51-60页 |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 第51-55页 |
(一)纪实手法与战争叙事 | 第51-53页 |
(二)典型塑造与民生关怀 | 第53-55页 |
第二节 沉郁悲慨的诗风 | 第55-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周询年谱 | 第6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