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型Fe2+和Cys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34页
    1.1 荧光探针简介第10-15页
        1.1.1 荧光探针设计原理第10页
        1.1.2 荧光探针的设计方法第10-12页
        1.1.3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第12-15页
    1.2 双光子荧光探针研究进展第15-22页
        1.2.1 双光子荧光机理第16-17页
        1.2.2 双光子荧光探针类型第17-22页
    1.3 Fe~(2+)的荧光探针研究进展第22-27页
        1.3.1 铁的体内稳态及游离铁库的检测第22-23页
        1.3.2 非选择性Fe~(2+)荧光探针第23-25页
        1.3.3 选择性Fe~(2+)荧光探针第25-27页
    1.4 Cys荧光探针研究进展第27-32页
        1.4.1 基于金属配位反应的Cys荧光探针第28-29页
        1.4.2 基于迈克尔加成反应的Cys荧光探针第29页
        1.4.3 基于磺酸酯/磺酰胺取代的Cys荧光探针第29-30页
        1.4.4 基于二硫键还原的Cys荧光探针第30-31页
        1.4.5 基于α,β-不饱和醛的Cys荧光探针第31页
        1.4.6 基于Se-N键还原的Cys荧光探针第31-32页
    1.5 课题的提出与主要研究内容第32-34页
第2章 基于氮氧化物双光子Fe~(2+)探针的合成及生物应用第34-56页
    2.1 前言第34-35页
    2.2 实验部分第35-41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35-36页
        2.2.2 Coum-Nox的合成第36页
        2.2.3 Acedan-Nox的合成第36-38页
        2.2.4 探针Coum-Nox和Acedan-Nox的光谱性质研究第38-4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1-55页
        2.3.1 探针Coum-Nox和Acedan-Nox的设计第41页
        2.3.2 探针Coum-Nox和Acedan-Nox对Fe~(2+)的光谱响应第41-43页
        2.3.3 探针Coum-Nox和Acedan-Nox对不同浓度Fe~(2+)的响应第43-45页
        2.3.4 探针Coum-Nox和Acedan-Nox对Fe~(2+)的响应动力学第45-46页
        2.3.5 探针Coum-Nox和Acedan-Nox对Fe~(2+)的响应专一性第46-48页
        2.3.6 pH对探针Coum-Nox和Acedan-Nox稳定性的影响第48-49页
        2.3.7 探针Coum-Nox对Fe~(2+)响应机理验证第49-51页
        2.3.8 探针Coum-Nox和Acedan-Nox检测活细胞中的Fe~(2+)第51-53页
        2.3.9 探针Coum-Nox探究HepG2细胞和L02细胞表面TfR表达差异第53-55页
    2.4 小结第55-56页
第3章 基于ESIPT和AIE双重效应的Cys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第56-70页
    3.1 前言第56-57页
    3.2 实验部分第57-61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57页
        3.2.2 探针HCA-A的合成第57-58页
        3.2.3 探针HCA-A的光谱性质测试第58-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69页
        3.3.1 探针HCA-A的设计第61页
        3.3.2 荧光团HCA与探针HCA-A的光学性质第61-63页
        3.3.3 探针HCA-A对Cys响应的特征荧光光谱第63-64页
        3.3.4 探针HCA-A对Cys的响应动力学第64页
        3.3.5 探针HCA-A对不同浓度Cys的响应第64-65页
        3.3.6 探针HCA-A对Cys响应的专一性第65-66页
        3.3.7 pH对探针HCA-A稳定性的影响第66-67页
        3.3.8 探针HCA-A对Cys响应机理的验证第67-68页
        3.3.9 探针HCA-A检测活细胞中的Cys第68-69页
    3.4 小结第69-70页
总结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83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3-84页
附录B 部分化合物谱图第84-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气稳定的铁络合物催化极性C=O和C=N键的氢化反应研究
下一篇:Ag/TiO2/介孔材料光电协同催化降解RhB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