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羌塘盆地水合物QK1钻孔侏罗系布曲组沉积环境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油气战略选区 | 第10页 |
1.1.2 陆域水合物成藏区 | 第10-11页 |
1.1.3 碳酸盐岩储层 | 第11页 |
1.1.4 布曲组油气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23页 |
2.1 构造地质背景 | 第13-14页 |
2.2 区域地层划分 | 第14-23页 |
第三章 样品来源与分析方法 | 第23-29页 |
3.1 样品来源 | 第23-24页 |
3.2 分析方法 | 第24-29页 |
3.2.1 测井曲线分析 | 第24-25页 |
3.2.2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 第25-29页 |
第四章 钻孔地层和沉积环境分析 | 第29-72页 |
4.1 QK1岩性及地层分析 | 第29-33页 |
4.1.1 钻孔岩性特征 | 第29-33页 |
4.1.2 钻孔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33页 |
4.2 测井曲线特征 | 第33-39页 |
4.2.1 自然电位 | 第34-35页 |
4.2.2 电阻率 | 第35页 |
4.2.3 自然伽马 | 第35-36页 |
4.2.4 声波时差 | 第36-37页 |
4.2.5 补偿密度与中子孔隙度 | 第37-39页 |
4.3 碳酸盐岩微相类型 | 第39-57页 |
4.3.1 钙质泥岩类 | 第39-40页 |
4.3.2 (颗粒)灰泥岩/白云岩类 | 第40-46页 |
4.3.3 晶粒灰岩/白云岩类 | 第46-57页 |
4.4 沉积环境分析 | 第57-69页 |
4.4.1 盆地相带(FZ1): | 第57-58页 |
4.4.2 陆棚边缘相带(FZ3) | 第58-59页 |
4.4.3 外缓坡相带 | 第59-60页 |
4.4.4 中缓坡相带 | 第60-62页 |
4.4.5 内缓坡相带 | 第62-69页 |
4.5 QK1孔布曲组层序地层格架 | 第69-72页 |
第五章 地层对比及岩相古地理讨论 | 第72-77页 |
5.1 层序地层格架对比 | 第72-75页 |
5.2 钻区岩相古地理再造及讨论 | 第75-77页 |
第六章 布曲组油气储层条件探讨 | 第77-87页 |
6.1 沉积作用控制 | 第77-78页 |
6.2 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控制 | 第78-85页 |
6.2.1 孔隙类型及面孔率 | 第78-81页 |
6.2.2 断层与裂缝 | 第81-84页 |
6.2.3 白云石化作用 | 第84-85页 |
6.3 沥青存在证据及储运示踪 | 第85-87页 |
第七章 布曲组水合物储存条件探讨 | 第87-91页 |
7.1 温压条件 | 第87-89页 |
7.2 气源条件 | 第89页 |
7.3 储集空间 | 第89页 |
7.4 布曲组沉积环境与水合物储存关系探讨 | 第89-91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 第91-93页 |
8.1 结论 | 第91页 |
8.2 存在问题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