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CuxOy/C催化H2O2氧化醛制备羧酸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6页
    1.1 苯甲酸概述第10页
    1.2 苯甲酸的传统制备方法第10-12页
        1.2.1 甲苯氧化法第10-11页
        1.2.2 格式试剂法第11页
        1.2.3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第11页
        1.2.4 苯甲醇催化氧化法第11-12页
    1.3 催化氧化醛类化合物第12-24页
        1.3.1 氧气为氧化剂催化氧化醛类化合物第12-17页
        1.3.2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催化氧化醛类第17-24页
    1.4 论文思路和主要研究工作第24-2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6-30页
    2.1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6-27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27页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27页
    2.4 催化剂表征第27-28页
        2.4.1 红外光谱 (FT-IR)第27页
        2.4.2 X射线粉末衍射 (XRD)第27页
        2.4.3 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 (UV-vis)第27页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第27页
        2.4.5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第27-28页
        2.4.6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XRF)第28页
        2.4.7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第28页
        2.4.8 热重分析 (TG-DTA)第28页
        2.4.9 N2物理吸附 (BET)第28页
    2.5 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分析第28-30页
第三章 Cu_xO_y/C催化剂的表征第30-43页
    3.1 前言第30页
    3.2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第30-42页
        3.2.1 XPS分析第30-32页
        3.2.2 紫外漫反射第32-33页
        3.2.3 FTIR分析第33-34页
        3.2.4 XRD分析第34-38页
        3.2.5 TG-DTA分析第38-39页
        3.2.6 SEM分析第39-41页
        3.2.7 TEM分析第41-42页
        3.2.8 BET表征结果第42页
    3.3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Cu_xO_y/C催化剂的制备对活性的影响第43-62页
    4.1 前言第43页
    4.2 Cu_xO_y/C催化剂制备第43-44页
    4.3 Cu_xO_y/C催化剂的制备对活性的影响第44-48页
        4.3.1 Cu前驱体的影响第44页
        4.3.2 催化剂的制备条件的影响第44-45页
        4.3.3 热处理条件的影响第45-47页
        4.3.4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第47-48页
    4.4 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活性评价第48-57页
        4.4.1 催化剂制备第49-51页
        4.4.2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活性的影响第51-57页
    4.5 络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活性评价第57-60页
        4.5.1 催化剂制备第57页
        4.5.2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活性的影响第57-60页
    4.6 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Cu_xO_y/C催化剂催化氧化醛制备酸第62-73页
    5.1 前言第62页
    5.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62页
    5.3 反应条件的影响第62-66页
        5.3.1 反应时间第62-63页
        5.3.2 反应温度第63-64页
        5.3.3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64-65页
        5.3.4 双氧水用量的影响第65-66页
    5.4 Cu_xO_y/C催化氧化其他醛类第66-67页
    5.5 反应机理推测第67-72页
        5.5.1 浸渍法制备Cu/C、Cu_2O/C、CuO/C催化剂第67页
        5.5.2 催化剂的XRD表征第67-68页
        5.5.3 Cu/C、Cu_2O/C、CuO/C催化剂催化氧化苯甲醛第68-69页
        5.5.4 H_2O_2分解实验第69-70页
        5.5.5 荧光分析第70-71页
        5.5.6 反应机理推测第71-72页
    5.6 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8万吨/年苯抽提装置的流程设计与运行
下一篇:以新型模板剂合成介孔及超微孔氧化硅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