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城市物流网络抗毁性及网络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复杂网络方面第14-15页
        1.3.2 城市物流网络规划方面第15-16页
        1.3.3 网络抗毁性方面第16-18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城市物流网络演化机理与模型第21-32页
    2.1 引言第21-22页
    2.2 演化机理第22-23页
    2.3 演化模型第23-26页
        2.3.1 复杂网络属性分析第23页
        2.3.2 模型选择第23-24页
        2.3.3 模型假设第24-25页
        2.3.4 模型构建第25-26页
    2.4 仿真分析第26-30页
        2.4.1 仿真流程第26-27页
        2.4.2 仿真结果分析第27-30页
    2.5 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城市物流网络静态抗毁性建模仿真与优化第32-43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网络描述建模第32-33页
    3.3 静态抗毁性测度第33-34页
        3.3.1 最大连通子图大小第33页
        3.3.2 平均聚簇系数第33-34页
    3.4 失效场景第34-36页
        3.4.1 失效类型第34-35页
        3.4.2 失效方式第35页
        3.4.3 失效策略第35-36页
    3.5 仿真分析第36-39页
        3.5.1 仿真流程第36-37页
        3.5.2 仿真结果分析第37-39页
    3.6 网络优化分析第39-41页
        3.6.1 不同平均点度及点强度第39-40页
        3.6.2 不同节点演化距离权重第40-41页
    3.7 网络优化策略第41-42页
        3.7.1 平均点度和平均点强度方面第41页
        3.7.2 节点演化距离权重方面第41-42页
    3.8 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城市物流网络动态抗毁性建模仿真与优化第43-58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级联失效模型构建第43-46页
        4.2.1 网络描述建模第43页
        4.2.2 容量分配机制第43-44页
        4.2.3 节点状态机制第44-45页
        4.2.4 负载重分配机制第45页
        4.2.5 失效传播机制第45-46页
    4.3 动态抗毁性测度第46-47页
        4.3.1 节点存活率第46页
        4.3.2 网络成本效用第46-47页
        4.3.3 级联失效数第47页
    4.4 失效场景第47页
    4.5 仿真分析第47-51页
        4.5.1 仿真流程第47-48页
        4.5.2 仿真结果分析第48-51页
    4.6 网络优化分析第51-56页
        4.6.1 不同容量分配机制第51-53页
        4.6.2 不同负载重分配机制第53-56页
    4.7 网络优化策略第56-57页
        4.7.1 失效前预防策略方面第56页
        4.7.2 失效中应急策略方面第56-57页
    4.8 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案例分析第58-66页
    5.1 成都市城市物流网络特征分析第58-59页
    5.2 成都市城市物流网络静态抗毁性分析第59-61页
        5.2.1 不同失效策略第59-60页
        5.2.2 不同节点演化距离权重第60-61页
    5.3 成都市城市物流网络动态抗毁性分析第61-64页
        5.3.1 不同储备能力系数第61-62页
        5.3.2 不同过载故障概率第62页
        5.3.3 不同容量分配机制第62-63页
        5.3.4 不同负载重分配机制第63-64页
    5.4 成都市城市物流网络抗毁性优化策略第64-65页
        5.4.1 失效前预防策略方面第64页
        5.4.2 失效后应急策略方面第64-65页
    5.5 小结第65-66页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省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
下一篇:物流整合与信息共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满意的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