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网络抗毁性及网络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复杂网络方面 | 第14-15页 |
1.3.2 城市物流网络规划方面 | 第15-16页 |
1.3.3 网络抗毁性方面 | 第16-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城市物流网络演化机理与模型 | 第21-32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演化机理 | 第22-23页 |
2.3 演化模型 | 第23-26页 |
2.3.1 复杂网络属性分析 | 第23页 |
2.3.2 模型选择 | 第23-24页 |
2.3.3 模型假设 | 第24-25页 |
2.3.4 模型构建 | 第25-26页 |
2.4 仿真分析 | 第26-30页 |
2.4.1 仿真流程 | 第26-27页 |
2.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2.5 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城市物流网络静态抗毁性建模仿真与优化 | 第32-43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网络描述建模 | 第32-33页 |
3.3 静态抗毁性测度 | 第33-34页 |
3.3.1 最大连通子图大小 | 第33页 |
3.3.2 平均聚簇系数 | 第33-34页 |
3.4 失效场景 | 第34-36页 |
3.4.1 失效类型 | 第34-35页 |
3.4.2 失效方式 | 第35页 |
3.4.3 失效策略 | 第35-36页 |
3.5 仿真分析 | 第36-39页 |
3.5.1 仿真流程 | 第36-37页 |
3.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3.6 网络优化分析 | 第39-41页 |
3.6.1 不同平均点度及点强度 | 第39-40页 |
3.6.2 不同节点演化距离权重 | 第40-41页 |
3.7 网络优化策略 | 第41-42页 |
3.7.1 平均点度和平均点强度方面 | 第41页 |
3.7.2 节点演化距离权重方面 | 第41-42页 |
3.8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城市物流网络动态抗毁性建模仿真与优化 | 第43-58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级联失效模型构建 | 第43-46页 |
4.2.1 网络描述建模 | 第43页 |
4.2.2 容量分配机制 | 第43-44页 |
4.2.3 节点状态机制 | 第44-45页 |
4.2.4 负载重分配机制 | 第45页 |
4.2.5 失效传播机制 | 第45-46页 |
4.3 动态抗毁性测度 | 第46-47页 |
4.3.1 节点存活率 | 第46页 |
4.3.2 网络成本效用 | 第46-47页 |
4.3.3 级联失效数 | 第47页 |
4.4 失效场景 | 第47页 |
4.5 仿真分析 | 第47-51页 |
4.5.1 仿真流程 | 第47-48页 |
4.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4.6 网络优化分析 | 第51-56页 |
4.6.1 不同容量分配机制 | 第51-53页 |
4.6.2 不同负载重分配机制 | 第53-56页 |
4.7 网络优化策略 | 第56-57页 |
4.7.1 失效前预防策略方面 | 第56页 |
4.7.2 失效中应急策略方面 | 第56-57页 |
4.8 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58-66页 |
5.1 成都市城市物流网络特征分析 | 第58-59页 |
5.2 成都市城市物流网络静态抗毁性分析 | 第59-61页 |
5.2.1 不同失效策略 | 第59-60页 |
5.2.2 不同节点演化距离权重 | 第60-61页 |
5.3 成都市城市物流网络动态抗毁性分析 | 第61-64页 |
5.3.1 不同储备能力系数 | 第61-62页 |
5.3.2 不同过载故障概率 | 第62页 |
5.3.3 不同容量分配机制 | 第62-63页 |
5.3.4 不同负载重分配机制 | 第63-64页 |
5.4 成都市城市物流网络抗毁性优化策略 | 第64-65页 |
5.4.1 失效前预防策略方面 | 第64页 |
5.4.2 失效后应急策略方面 | 第64-65页 |
5.5 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