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6-19页 |
2.1.1 电梯突发事件 | 第16-17页 |
2.1.2 应急管理 | 第17-18页 |
2.1.3 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PPRR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合作治理理论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河源市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做法与成效 | 第23-32页 |
3.1 河源市电梯使用概况 | 第23-24页 |
3.2 河源市电梯日常监管概况 | 第24-26页 |
3.3 河源市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主体 | 第26-27页 |
3.3.1 政府应急管理职能部门 | 第26-27页 |
3.3.1.1 河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 第26页 |
3.3.1.2 河源市公安消防局 | 第26-27页 |
3.3.2 电梯使用管理人 | 第27页 |
3.3.3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 | 第27页 |
3.4 河源市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主要做法 | 第27-30页 |
3.4.1 制定应急预案 | 第28-29页 |
3.4.2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 第29-30页 |
3.4.3 组织电梯应急演练 | 第30页 |
3.5 河源市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成效 | 第30-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河源市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45页 |
4.1 河源市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 第32-39页 |
4.1.1“被动应急”现象严重 | 第32-33页 |
4.1.2 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 | 第33-34页 |
4.1.3 应急救援响应漏洞明显 | 第34-36页 |
4.1.4 应急救援能力差 | 第36-39页 |
4.2 河源市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4.2.1 应急管理观念落后 | 第39-41页 |
4.2.2 应急组织体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4.2.3 信息化建设滞后 | 第42页 |
4.2.4 应急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 第42-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国内外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借鉴 | 第45-52页 |
5.1 韩国 | 第45-47页 |
5.1.1 韩国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主要特点 | 第45-46页 |
5.1.2 韩国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启示 | 第46-47页 |
5.2 我国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典型经验 | 第47-51页 |
5.2.1 杭州 | 第47-48页 |
5.2.2 南京 | 第48-49页 |
5.2.3 广州 | 第49-50页 |
5.2.4 国内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启发 | 第50-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完善河源市电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 第52-62页 |
6.1 建立健全电梯应急管理预案 | 第52-53页 |
6.1.1 编制科学合理的电梯应急预案 | 第52页 |
6.1.2 加强对电梯应急预案的修改完善 | 第52-53页 |
6.2 加强电梯应急管理合作治理 | 第53-55页 |
6.2.1 构建扁平化政府组织结构 | 第53-54页 |
6.2.2 落实电梯使用单位主体责任 | 第54-55页 |
6.2.3 发挥民众应对电梯突发事件的主动作用 | 第55页 |
6.3 完善电梯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 | 第55-59页 |
6.3.1 构建电梯应急救援指挥平台 | 第55-58页 |
6.3.2 建立电梯风险评估机制 | 第58-59页 |
6.4 设立电梯应急管理经费保障机制 | 第59-61页 |
6.4.1 建立电梯应急救援经费制度 | 第59页 |
6.4.2 规范电梯维修基金的使用 | 第59-60页 |
6.4.3 促进电梯事故灾害责任保险的发展 | 第60-6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66-67页 |
附录2 C1访谈记录 | 第67-70页 |
附录3 C2访谈记录 | 第70-72页 |
附录4 C3访谈记录 | 第72-74页 |
附录5 C4访谈记录 | 第74-75页 |
附录6 C5访谈记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