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贡献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旋转结构体矩量法分析 | 第18-40页 |
2.1 表面积分方程 | 第18-21页 |
2.1.1 理想导体的表面积分方程 | 第18-20页 |
2.1.2 均匀介质体的表面积分方程 | 第20-21页 |
2.2 旋转体基函数和矩量法 | 第21-30页 |
2.2.1 旋转体的基函数 | 第21-23页 |
2.2.2 矩量法和矩阵元素 | 第23-27页 |
2.2.3 理想导体和均匀介质方程的矩阵形式 | 第27-29页 |
2.2.4 BoR模式数的选择 | 第29-30页 |
2.3 旋转体矩量法的优化 | 第30-34页 |
2.3.1 极点基函数的优化方法 | 第30-32页 |
2.3.2 虚假的切向电流连续性修正 | 第32-34页 |
2.4 旋转体散射数值算例 | 第34-39页 |
2.4.1 理想导体球算例 | 第34-35页 |
2.4.2 金属弹算例 | 第35-36页 |
2.4.3 涂覆金属球算例 | 第36-37页 |
2.4.4 极点优化的数值算例 | 第37-38页 |
2.4.5 切向电流连续性修正数值算例 | 第38-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旋转结构体谱积分法 | 第40-56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40-41页 |
3.2 多层旋转体的表面积分方程 | 第41-42页 |
3.3 用截断的傅立叶级数展开表面电流 | 第42-43页 |
3.4 旋转体谱积分方法的矩阵形式 | 第43-46页 |
3.5 矩阵元素的具体形式和快速傅立叶变换 | 第46-47页 |
3.6 旋转体谱积分方法的数值算例 | 第47-55页 |
3.6.1 单层理想导体球算例 | 第48-49页 |
3.6.2 旋转体谱积分方法模式数的考察 | 第49-50页 |
3.6.3 涂覆的理想导体球 | 第50-51页 |
3.6.4 涂覆的理想导体葫芦 | 第51-53页 |
3.6.5 多层介质天线罩 | 第53-54页 |
3.6.6 电大介质球壳 | 第54-5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群目标旋转体的模式特征基函数法 | 第56-76页 |
4.1 特征基函数法 | 第56-59页 |
4.1.1 特征基函数的建立 | 第57-58页 |
4.1.2 特征基函数矩阵的填充 | 第58-59页 |
4.2 旋转结构体矩量法与特征基函数法的结合算法 | 第59-67页 |
4.2.1 模式特征基函数 | 第60页 |
4.2.2 特征基函数法矩阵填充 | 第60-64页 |
4.2.2.1 快速多极子算法原理 | 第61-63页 |
4.2.2.2 基函数映射技术 | 第63-64页 |
4.2.2.3 阻抗矩阵填充 | 第64页 |
4.2.3 旋转体特征基函数法的稀疏化方法 | 第64-67页 |
4.3 数值算例 | 第67-75页 |
4.3.1 旋转结构体特征基函数法的数值算例 | 第67-73页 |
4.3.2 旋转结构体特征基函数法稀疏化技术的数值算例 | 第73-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群目标旋转体的多区迭代求解器 | 第76-98页 |
5.1 基于多区迭代法的积分方程 | 第76-79页 |
5.1.1 表面积分方程 | 第76-78页 |
5.1.2 群目标旋转体积分方程的矩阵形式 | 第78-79页 |
5.2 基函数映射及多层快速多极子加速 | 第79-89页 |
5.2.1 基函数映射技术 | 第80-83页 |
5.2.1.1 局域基函数之一:RWG基函数 | 第80-82页 |
5.2.1.2 局域基函数之二:块基函数 | 第82页 |
5.2.1.3 局域基函数之三:点基函数 | 第82-83页 |
5.2.2 多层快速多极子的实现 | 第83-85页 |
5.2.3 多目标旋转体的迭代求解方法 | 第85-89页 |
5.2.3.1 基于定常迭代法的迭代求解器 | 第87-88页 |
5.2.3.2 基于卡尔洛夫子空间的迭代求解器 | 第88-89页 |
5.3 多旋转体多区迭代法的数值算例 | 第89-97页 |
5.3.1 多个目标的不同迭代方法考察 | 第90-91页 |
5.3.2 四个理想导体球的散射 | 第91-93页 |
5.3.3 介质球-杏仁核-葫芦结构的散射计算 | 第93-94页 |
5.3.4 包含多种介质的球柱散射计算 | 第94-96页 |
5.3.5 弹头-诱饵模型的散射计算 | 第96-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基于旋转体方法的纳米粒子散射及应用 | 第98-113页 |
6.1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效应简介 | 第98-100页 |
6.2 纳米粒子的等效介电常数和Drude模型 | 第100-103页 |
6.3 纳米粒子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的旋转体方法 | 第103-106页 |
6.3.1 单个纳米粒子的等效电磁流求解方法 | 第103页 |
6.3.2 纳米粒子群的等效电磁流求解方法 | 第103-106页 |
6.4 功率计算 | 第106-107页 |
6.5 纳米粒子的LSPR计算以及结果分析 | 第107-112页 |
6.5.1 单个纳米涂覆球的功率谱 | 第108页 |
6.5.2 单个纳米米粒 | 第108-110页 |
6.5.3 涂覆纳米球阵列 | 第110-111页 |
6.5.4 任意姿态的纳米米粒云团 | 第111-11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13-115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13-114页 |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