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车削钛合金膜盘表面物理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高速切削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加工硬化及表面变质层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已加工表面的有限元建模与仿真 | 第15-22页 |
2.1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仿真过程 | 第15-16页 |
2.2 建立正交切削模型 | 第16-17页 |
2.2.1 模型的假设 | 第16页 |
2.2.2 网格的划分 | 第16-17页 |
2.3 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 第17-20页 |
2.3.1 已加工表面的温度场分析 | 第17-18页 |
2.3.2 不同参数下的已加工表面温度场对比分析 | 第18-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残余应力对钛合金膜盘工件变形的影响分析 | 第22-30页 |
3.1 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 | 第22-23页 |
3.2 表层残余应力的仿真分析 | 第23-24页 |
3.3 残余应力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 第24-27页 |
3.3.1 工件材料及加工特点 | 第24-25页 |
3.3.2 边界条件施加与单元生死 | 第25-27页 |
3.4 残余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钛合金加工硬化的实验研究 | 第30-45页 |
4.1 加工硬化机理分析 | 第30-31页 |
4.2 钛合金加工硬化层显微硬度检测实验 | 第31-36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31-33页 |
4.2.2 实验试样 | 第33页 |
4.2.3 实验原理 | 第33-36页 |
4.3 加工硬化现象评价方法 | 第36-38页 |
4.3.1 加工硬化程度 | 第36-37页 |
4.3.2 加工硬化层深度 | 第37-38页 |
4.4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第38页 |
4.5 构建显微硬度实验结果正交表 | 第38-40页 |
4.6 正交实验直观图分析 | 第40-41页 |
4.7 建立显微硬度预测模型 | 第41-44页 |
4.7.1 经验模型的确定 | 第41-42页 |
4.7.2 预测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 第42-43页 |
4.7.3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 第43-4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钛合金加工表面变质层的实验研究 | 第45-51页 |
5.1 加工变质层的形成机理 | 第45-46页 |
5.2 加工变质层的微观形貌检测实验 | 第46-48页 |
5.2.1 实验试样 | 第46-47页 |
5.2.2 实验设备 | 第47-48页 |
5.3 实验检测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