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4-32页 |
1.1 制革工业废水 | 第14-20页 |
1.1.1 制革工业废水的来源 | 第14-15页 |
1.1.2 制革工业废水水质特性 | 第15-20页 |
1.2 制革废水生物脱氮技术 | 第20-22页 |
1.2.1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 | 第20-21页 |
1.2.2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 第21-22页 |
1.3 厌氧氨氧化工艺 | 第22-30页 |
1.3.1 厌氧氨氧化菌生理特征与生态分布 | 第22-24页 |
1.3.2 厌氧氨氧化工艺条件与影响因素 | 第24-28页 |
1.3.3 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障碍 | 第28-30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30-32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2 重金属铬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短期剂量效应 | 第32-4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2.1.1 模拟废水 | 第32页 |
2.1.2 接种污泥 | 第32页 |
2.1.3 剂量效应批次试验 | 第32-33页 |
2.1.4 预暴露批次试验 | 第33-34页 |
2.1.5 饥饿批次试验 | 第34-35页 |
2.1.6 分析项目和方法 | 第35-36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2.2.1 Cr(Ⅲ)与Cr(Ⅵ)的急性毒性 | 第36-39页 |
2.2.2 Cr(Ⅵ)预暴露对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2.2.3 饥饿处理在Cr(Ⅵ)抑制过程中的作用 | 第40-43页 |
2.2.4 饥饿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43-47页 |
2.3 小结 | 第47-49页 |
3 重金属铬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中的归趋与长期效应 | 第49-6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3.1.1 模拟废水与接种污泥 | 第49页 |
3.1.2 试验装置与运行策略 | 第49页 |
3.1.3 EPS的提取和定量分析 | 第49-50页 |
3.1.4 Heme c的提取和定量分析 | 第50页 |
3.1.5 铬在反应器中的形态分析与含量测定 | 第50-51页 |
3.1.6 铬在颗粒污泥中的形态分析与含量测定 | 第51-52页 |
3.1.7 分析项目和方法 | 第5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2-65页 |
3.2.1 Cr(Ⅵ)对反应器性能的长期影响 | 第52-60页 |
3.2.2 颗粒污泥特征变化 | 第60-61页 |
3.2.3 颗粒污泥中铬的分布 | 第61-62页 |
3.2.4 EPS层级结构对铬的作用分析 | 第62-65页 |
3.3 小结 | 第65-66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4.1 结论 | 第66-67页 |
4.2 创新点 | 第67页 |
4.3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