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8页 |
1 DNA条形码常用鉴定基因 | 第8页 |
2 DNA条形码在植物上的应用 | 第8-9页 |
3 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在中药上的应用 | 第9-11页 |
3.1 DNA条形码应用于药用植物物种鉴定 | 第9页 |
3.2 DNA条形码应用于中药材质量控制 | 第9-10页 |
3.2.1 在植物类药材中的鉴定作用 | 第9-10页 |
3.2.2 DNA条形码在动物类药材鉴定上的应用 | 第10页 |
3.3 DNA条形码对不同生态型的鉴定作用 | 第10页 |
3.4 DNA条形码对中成药鉴定的可能性 | 第10-11页 |
4 二维码技术与DNA条形码技术相融合 | 第11页 |
5 DNA条形码研究及应用现状评价 | 第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8页 |
第二章 基于DNA条形码系统的药用植物种子鉴别研究 | 第18-30页 |
1 泽泻种子DNA条形码鉴定 | 第18-24页 |
1.1 材料来源 | 第18-19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9页 |
1.3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1.4 结果与分析 | 第19-21页 |
1.5 讨论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4页 |
2 十种药用植物种子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 第24-30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26-27页 |
2.3 讨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于DNA条形码系统的药用植物种苗鉴定 | 第30-47页 |
1 常山产地适宜性分析和定量评价 | 第30-39页 |
1.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2页 |
1.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1.2.1 适宜因子范围 | 第32页 |
1.2.2 常山适宜产地分布 | 第32-35页 |
1.3 讨论 | 第35-37页 |
1.3.1 TCMGIS系统优缺点评价 | 第35-36页 |
1.3.2 常山分析结果对引种栽培的指导作用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2 基于DNA条形码的常山种苗及其混伪品鉴定研究 | 第39-4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2.1.1 材料来源 | 第39-41页 |
2.1.2 方法 | 第41-42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2.2.1 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结果 | 第42-43页 |
2.2.2 常山与其混伪品ITS2序列特征 | 第43页 |
2.2.3 常山及其混伪品邻接树(NJ树)鉴定 | 第43-44页 |
2.3 讨论 | 第44-45页 |
2.3.1 ITS2序列对常山及其混伪品鉴定效果评价 | 第44页 |
2.3.2 ITS2序列对常山种质资源鉴定的研究意义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经典名方药材DNA条形码鉴定 | 第47-51页 |
1 样品来源 | 第47-4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2.1 DNA提取 | 第48页 |
2.2 PCR扩增及测序 | 第48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4 讨论 | 第49-50页 |
4.1 不同中药材DNA提取效果分析 | 第49页 |
4.2 DNA条形码鉴定体系中药材鉴定结果分析 | 第49页 |
4.3 DNA条形码对中药材鉴定及其种质资源鉴定的意义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临床用药DNA条形码研究 | 第51-54页 |
1 样品来源 | 第5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2.1 DNA提取 | 第51页 |
2.2 PCR扩增及测序 | 第51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51-5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2页 |
4 讨论 | 第52-53页 |
4.1 DNA条形码鉴定系统对临床样本的鉴定意义 | 第52页 |
4.2 临床用药DNA条形码鉴定对其种质资源鉴定的意义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附录1:华润三九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经典名方药材 | 第56-61页 |
附录2:解放军302医院提供临床样本照片 | 第61-63页 |
附录3.1:药材种子DNA条形码鉴定结果与标记不一致样品 | 第63-65页 |
附录3.2:十种中药材种子图片 | 第65-67页 |
附录4:常山产地适宜性分析采样点信息 | 第6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