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装载机动力总成匹配与载荷谱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 第20-30页 |
2.1 动力总成建模 | 第20-26页 |
2.1.1 动力系统子部件建模 | 第20-24页 |
2.1.2 整车动力学建模 | 第24-26页 |
2.2 动力总成匹配理论 | 第26-28页 |
2.2.1 匹配原则 | 第26页 |
2.2.2 匹配流程及方法 | 第26-28页 |
2.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8-29页 |
2.3.1 小波变换 | 第28页 |
2.3.2 分形维数 | 第28-29页 |
2.3.3 剔除奇异点方法 | 第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装载机载荷谱测试、分析及典型作业工况构建 | 第30-46页 |
3.1 载荷谱测试 | 第30-33页 |
3.1.1 测试系统开发 | 第30-31页 |
3.1.2 测试对象及仪器选择 | 第31-32页 |
3.1.3 试验过程 | 第32-33页 |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3-37页 |
3.2.1 降噪去除奇异值 | 第33-34页 |
3.2.2 液压泵典型载荷历程制取与分析 | 第34-37页 |
3.3 典型作业工况构建 | 第37-44页 |
3.3.1 构建流程 | 第37-38页 |
3.3.2 特征值选择与计算 | 第38-39页 |
3.3.3 提取主成分 | 第39-40页 |
3.3.4 聚类构建典型作业工况 | 第40-41页 |
3.3.5 行驶工况构建 | 第41-42页 |
3.3.6 装载工况构建 | 第42页 |
3.3.7 典型作业工况有效性分析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动力总成优化方法及软件设计 | 第46-60页 |
4.1 优化流程 | 第46页 |
4.2 优化设计模型 | 第46-50页 |
4.2.1 整车动力学模块修正 | 第48页 |
4.2.2 液力变矩器模型修正 | 第48-50页 |
4.2.3 发动机模块修正 | 第50页 |
4.3 发动机外特性标定 | 第50-52页 |
4.3.1 基于载荷谱数据标定外特性曲线理论 | 第50-52页 |
4.3.2 约束条件 | 第52页 |
4.3.3 外特性标定 | 第52页 |
4.4 遗传算法优化传动比 | 第52-53页 |
4.4.1 设计变量 | 第52-53页 |
4.4.2 约束条件 | 第53页 |
4.4.3 目标函数 | 第53页 |
4.5 优化软件设计 | 第53-58页 |
4.5.1 主界面介绍 | 第53-54页 |
4.5.2 发动机数据库界面 | 第54页 |
4.5.3 液力变矩器数据库界面 | 第54-55页 |
4.5.4 液压系统数据库界面 | 第55-56页 |
4.5.5 发动机与变矩器匹配界面 | 第56-57页 |
4.5.6 整车参数输入界面 | 第57页 |
4.5.7 发动机运行工况点分析界面 | 第57页 |
4.5.8 循环计算与传动比优化界面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发动机外特性标定及传动比优化 | 第60-68页 |
5.1 发动机外特性标定 | 第60-65页 |
5.2 仿真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65-66页 |
5.3 基于遗传算法的传动比设计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