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目标协调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2-17页
        1.2.1 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理论综述第13-15页
        1.2.3 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关系研究第15-16页
        1.2.4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改进研究第16-17页
        1.2.5 文献述评第17页
    1.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技术路线图和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1 技术路线图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 主要研究步骤与创新第20-22页
        1.5.1 研究步骤第20页
        1.5.2 主要创新点第20-22页
第二章 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础第22-27页
    2.1 宏观审慎的内涵第22-24页
    2.2 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第24-25页
    2.3 宏观审慎政策的监管体系第25-27页
第三章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理论基础第27-32页
    3.1 货币政策目标理论第27-28页
    3.2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演变第28-29页
    3.3 当前货币政策目标制下货币政策的不足分析第29-32页
第四章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目标协调性的理论分析第32-43页
    4.1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目标协调研究第32-34页
        4.1.1 两者的一致性第32-33页
        4.1.2 两者的差异性第33-34页
        4.1.3 潜在的冲突性第34页
    4.2 金融稳定与物价稳定的关系第34-36页
    4.3 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第36-40页
        4.3.1 货币政策的股票价格传导途径第37-39页
        4.3.2 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途径第39-40页
    4.4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改进建议第40-43页
        4.4.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兼顾金融稳定目标第40-41页
        4.4.2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关注资产价格波动第41-43页
第五章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目标协调性的实证分析第43-62页
    5.1 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目标一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4-51页
        5.1.1 描述性分析第44-45页
        5.1.2 单位根检验第45-46页
        5.1.3 协整检验第46-48页
        5.1.4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48-49页
        5.1.5 脉冲响应分析第49-50页
        5.1.6 方差分解第50-51页
    5.2 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调控能力的实证分析第51-62页
        5.2.1 ADF检验第53-54页
        5.2.2 协整检验第54-55页
        5.2.3 设定模型及其实证检验第55-57页
        5.2.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57-59页
        5.2.5 方差分解分析第59-62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第62-68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62-64页
    6.2 政策建议第64-66页
    6.3 未来研究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致谢第73-74页
作者简介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L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EVA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