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表面COF的合成及设计原理 | 第14-17页 |
1.2.1 表面COF的合成 | 第14-16页 |
1.2.2 表面COF的设计原理 | 第16-17页 |
1.3 表面合成的反应类型 | 第17-26页 |
1.3.1 基于硼酸的缩合反应 | 第17-19页 |
1.3.2 乌尔曼反应 | 第19-21页 |
1.3.3 格拉泽偶联反应 | 第21-22页 |
1.3.4 席夫碱反应 | 第22-25页 |
1.3.5 其它的表面合成反应 | 第25-26页 |
1.4 表面COF的功能化及官能团化研究及应用前景 | 第26-28页 |
1.4.1 表面COF的功能化及官能团化研究现状 | 第27页 |
1.4.2 表面COF的应用前景 | 第27-28页 |
1.5 本论文选题的主要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第2章 实验原料与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2.1 主要试剂及材料 | 第31-32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2.3.1 制备孔径可调的表面COF | 第32-33页 |
2.3.2 在铜表面CVD生长的单层石墨烯上制备单层表面COF | 第33页 |
2.3.3 制备官能团化的表面COF | 第33-34页 |
2.3.4 制备能带结构可调的表面COF | 第34-35页 |
2.4 测试手段及计算方法 | 第35-37页 |
2.4.1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 第35页 |
2.4.2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35页 |
2.4.3 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 | 第35页 |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5-36页 |
2.4.5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第3章 表面反应制备孔径可调的 2D席夫碱共价有机网格 | 第37-56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在辛酸/HOPG固/液界面上合成席夫碱表面COF | 第37-43页 |
3.3 在HOPG表面制备孔径可调的席夫碱表面COF | 第4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单层石墨烯表面单层表面COF的制备及其电子结构研究 | 第56-76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在辛酸/石墨烯固/液界面合成席夫碱表面COFBTA-PDA | 第57-61页 |
4.3 席夫碱表面COFBTA-PDA在辛酸/石墨烯界面的自修复过程 | 第61-68页 |
4.4 席夫碱表面COFBTA-PDA的形貌对成像条件的依赖性 | 第68-70页 |
4.5 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 | 第70-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通过表面席夫碱反应制备官能团化的 2D共价有机网格 | 第76-91页 |
5.1 引言 | 第76-77页 |
5.2 活性-OH官能团化的席夫碱表面COF | 第77-87页 |
5.3 惰性基团官能团化的席夫碱表面COF | 第87-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6章 通过表面席夫碱反应制备能带结构可调的 2D共价有机网格 | 第91-105页 |
6.1 引言 | 第91-92页 |
6.2 1,3,5-均苯三甲醛与 1,4-二胺萘的表面聚合反应 | 第92-96页 |
6.3 1,3,5-均苯三甲醛与 3,8-二氨基6苯基菲啶的表面反应 | 第96-99页 |
6.4 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 | 第99-10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结论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4-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个人简历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