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研究的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分析 | 第17-39页 |
2.1 工业遗址景观的产生与发展回顾 | 第17-27页 |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2.1.2 国外工业遗址景观的发展与回顾 | 第18-20页 |
2.1.3 我国工业遗址景观的发展与回顾 | 第20-21页 |
2.1.4 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的模式 | 第21-26页 |
2.1.5 对我国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反思 | 第26-27页 |
2.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回顾 | 第27-35页 |
2.2.1 工业遗址景观的功能设计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2.2.2 景观环境相关理论 | 第30-33页 |
2.2.3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理念 | 第33-35页 |
2.3 使用后评价相关理论 | 第35-39页 |
2.3.1 使用后评价(POE)的定义 | 第35-36页 |
2.3.2 使用后评价的目标和功能 | 第36-37页 |
2.3.3 使用后评价的准则作用 | 第37页 |
2.3.4 使用后评价的操作 | 第37-39页 |
第3章 使用后评价准则 | 第39-53页 |
3.1 工业遗址景观使用后评价的技术关键 | 第39-40页 |
3.2 工业遗址景观使用后评价的难点 | 第40页 |
3.3 我国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设计要求 | 第40-48页 |
3.3.1 我国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3.3.2 我国工业遗址工业景观的设计目标 | 第42-47页 |
3.3.3 我国工业遗址生态景观的设计目标 | 第47-48页 |
3.4 准则的建立 | 第48-53页 |
3.4.1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 第48-49页 |
3.4.2 构建评价体系 | 第49-51页 |
3.4.3 确定评价标准 | 第51页 |
3.4.4 确定评价方法 | 第51-53页 |
第4章 案例调查分析 | 第53-77页 |
4.1 广东中山岐江公园使用后评价调查 | 第53-74页 |
4.1.1 岐江公园的景观概况 | 第53-57页 |
4.1.2 使用后评价问卷统计分析 | 第57-61页 |
4.1.3 整体景观的满意程度分析 | 第61-64页 |
4.1.4 景观服务满意度分析 | 第64-66页 |
4.1.5 景观设施满意度分析 | 第66-69页 |
4.1.6 自然生态满意度分析 | 第69-71页 |
4.1.7 人文历史满意度分析 | 第71-74页 |
4.2 分析与总结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 | 第85-86页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第86-87页 |
附录D 岐江公园调查问卷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