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关怀伦理视野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一、引言第7-19页
 (一) 问题的缘起以及研究意义第7-8页
  1. 课题的来源第7-8页
  2. 研究目的意义第8页
 (二) 研究现状第8-10页
  1.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第8-9页
  2.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第9-10页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0页
  1. 研究思路第10页
  2. 研究方法第10页
 (四) 关怀伦理和道德教育的概念界定第10-19页
  1. 道德、道德教育第10-13页
  2. 大学德育第13-14页
  3. 关怀、关怀关系第14-16页
  4. 女性伦理、关怀伦理第16-19页
二、关怀伦理及其对当代大学德育的意义第19-21页
三、关怀伦理视野下的大学生道德发展及大学德育第21-27页
 (一) 从关怀伦理看大学生道德发展第21-22页
  1. 关怀道德教育中引导大学生体验“利他”是一种幸福第21-22页
  2. 关怀道德教育中引导大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快乐第22页
 (二) 从关怀伦理视角看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1. 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集体意识淡薄第22-23页
  2. 大学生缺乏道德关怀的情感第23页
  3. 校园弥漫出道德怀疑的氛围第23页
  4. 大学生存在道德功利的心理第23页
 (三) 关怀伦理视野下的大学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式第23-27页
  1. 关怀伦理视野下大学德育的目标第23-24页
  2. 关怀伦理视野下大学德育的内容第24-25页
  3. 关怀伦理视野下大学德育的途径第25页
  4. 关怀伦理视野下大学德育的方式第25-27页
四、关怀伦理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发展和高校德育现状:以广西为例的调查研究第27-36页
 (一) 大学生道德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第27-33页
  1. 问卷制定依据第27-28页
  2. 调查指标体系第28页
  3. 调查基本情况第28页
  4. 问卷调查结果第28-33页
 (二) 高校德育的现状分析第33-36页
  1. 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第34页
  2. 坚持人性化原则第34-36页
五、思考与建议第36-47页
 (一) 高校方面第36-39页
  1. 建立与完善伦理制度第37页
  2. 教育路径由单向度向多维度发展第37页
  3. 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尊重和鼓励学生的道德生活实践第37页
  4. 学校道德教育应当重视双向沟通、对话、论理和代际交往第37-38页
  5. 学校道德教育创设育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第38页
  6. 高校“两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第38-39页
 (二) 教师方面第39-43页
  1. 教师关怀,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第39-40页
  2. 浸透关怀的道德教育丰厚有力第40页
  3. 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第40页
  4. 理论知识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第40-41页
  5. 理论知识和主动引导相结合第41页
  6.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教师道德教育意识和潜能第41-42页
  7. 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唤起教师道德教育的热情第42页
  8. 师生沟通第42-43页
 (三) 大学生自身方面第43-44页
 (四) 自然、社会环境方面第44-45页
 (五) 家庭方面第45-47页
六、总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期刊类第48-49页
 专著类第49-50页
 外文类第50-52页
附录(调查问卷)第52-55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地区中学壮瑶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CMOS电流乘除法器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