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产业集群创新及其动力机制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2 产业集群演化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地理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的研究 | 第15-18页 |
1.2.4 总评述 | 第1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0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地理邻近对集群演化不同阶段创新的动态影响机制 | 第22-30页 |
2.1 地理邻近的概念界定 | 第22页 |
2.2 集群内的创新网络理论 | 第22-24页 |
2.3 集群演化各阶段特点 | 第24-26页 |
2.4 地理邻近对集群演化不同阶段创新的动态影响机制 | 第26-28页 |
2.4.1 集群形成初期 | 第27页 |
2.4.2 集群成长阶段 | 第27-28页 |
2.4.3 集群成熟阶段 | 第28页 |
2.4.4 集群衰退阶段 | 第28页 |
2.5 地理邻近对集群演化阶段创新动态影响效应的趋势性假说 | 第28-30页 |
第3章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动态演化过程的实证分析 | 第30-43页 |
3.1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 第30-32页 |
3.1.1 诞生阶段 | 第30页 |
3.1.2 起步阶段 | 第30-31页 |
3.1.3 发展阶段 | 第31-32页 |
3.2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动态演化过程的实证分析 | 第32-41页 |
3.2.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3.2.2 汽车产业集群演化过程的拟合分析 | 第33-39页 |
3.2.3 基于动态聚类法的汽车产业集群演化阶段的划分 | 第39-41页 |
3.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第4章 地理邻近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演化不同阶段创新动态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3-52页 |
4.1 假设检验及指标量化 | 第43-45页 |
4.1.1 前提假设 | 第43页 |
4.1.2 指标量化 | 第43-45页 |
4.2 模型设定及计量方法 | 第45-46页 |
4.2.1 基于混合数据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A) | 第45页 |
4.2.2 基于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回归模型(B) | 第45-46页 |
4.3 地理邻近对汽车产业集群演化阶段创新动态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4.3.1 基于混合数据的模型(A)回归结果 | 第46-47页 |
4.3.2 基于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回归模型(B)回归结果 | 第47-50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第5章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5.1 把握汽车产业集群成长机遇 | 第52-53页 |
5.2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集群硬件条件 | 第53-54页 |
5.3 优化资源配置,全面考量提升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因素 | 第54-55页 |
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目录及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附录B 实证分析所使用的数据 | 第64-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