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基于Z值评分模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相关文献综述第12-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8页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概述第18-34页
    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兴起第18-20页
        2.1.1 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念第18页
        2.1.2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第18-20页
    2.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第20-23页
        2.2.1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第20-22页
        2.2.2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第22-23页
    2.3 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第23-27页
        2.3.1 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第23-24页
        2.3.2 互联网借贷第24页
        2.3.3 第三方支付平台第24-26页
        2.3.4 互联网金融门户第26-27页
        2.3.5 大数据金融第27页
    2.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第27-32页
        2.4.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27-29页
        2.4.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第29-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解析与识别第34-49页
    3.1 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特点第34-35页
    3.2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分类第35-40页
        3.2.1 互联网金融一般性风险第36-37页
        3.2.2 互联网金融特殊性风险第37-40页
    3.3 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第40-47页
        3.3.1 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原则和作用第40-41页
        3.3.2 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基本内容第41-45页
        3.3.3 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基本方法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建议第49-54页
    4.1 面向互联网金融一般性风险的风险控制建议第49-50页
        4.1.1 从经营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风险控制第49-50页
        4.1.2 从资金安全管理的角度进行风险控制第50页
        4.1.3 从客户信息安全管理的角度进行风险控制第50页
    4.2 面向互联网金融特殊性风险的风险控制建议第50-52页
        4.2.1 从互联网技术层面构建健全的运行安全体系第51页
        4.2.2 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大立法力度第51-52页
    4.3 面向互联网金融双重属性的风险控制建议第52-53页
        4.3.1 从监管层面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第52-53页
        4.3.2 从行业自律层面加强潜在风险隐患防范第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基于Z值评分模型的EM企业风险识别案例分析第54-68页
    5.1 Z值评分模型第54-58页
        5.1.1 Z值评分模型简介第54-56页
        5.1.2 Z值评分模型的适用性分析第56-58页
    5.2 基于Z值评分模型的EM企业风险识别案例第58-63页
        5.2.1 EM企业相关介绍第58-60页
        5.2.2 EM企业相关财务数据第60-61页
        5.2.3 EM企业相关数据的Z值评分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第61-63页
    5.3 对EM企业的风险控制分析与建议第63-67页
        5.3.1 风险因素分析第63-66页
        5.3.2 风险控制建议第66-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研究总结第68页
    6.2 研究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研究
下一篇:中小型制造企业ERP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