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以抗菌肽为生物识别元件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比色传感方法

致谢第7-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英文缩写表第25-27页
第一章 绪论第27-6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7-31页
        1.1.1 食源性致病菌第27-28页
        1.1.2 大肠杆菌O157:H7第28-31页
    1.2 传统检测方法第31-39页
        1.2.1 培养计数法第31-34页
        1.2.2 免疫学检测方法第34页
        1.2.3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34-39页
    1.3 比色传感检测方法第39-49页
        1.3.1 生物传感器第39-40页
        1.3.2 比色生物传感方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第40-49页
    1.4 AMP为生物识别元件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第49-58页
        1.4.1 抗菌肽第50页
        1.4.2 AMP的抗菌机理第50-52页
        1.4.3 以AMP为生物传感元件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第52-58页
    1.5 国内外研究尚存在的问题第58页
    1.6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58-62页
        1.6.1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第60-61页
        1.6.2 技术路线图第61-62页
第二章 免疫磁分离技术在分离大肠杆菌O157:H7中的应用第62-76页
    2.1 引言第62-63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63-68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63-64页
        2.2.2 细菌的培养和计数第64页
        2.2.3 150nm免疫磁珠的制备第64-65页
        2.2.4 IMP-150对大肠杆菌O157:H7捕获效率第65-66页
        2.2.5 IMP-150用量及其与细菌孵育时间的优化第66页
        2.2.6 酶标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第66页
        2.2.7 “磁分离-洗脱”免疫磁珠的制备第66-67页
        2.2.8 大肠杆菌O157:H7的捕获和洗脱第67-6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8-75页
        2.3.1 IMP-150的制备第68-69页
        2.3.2 IMP-150捕获大肠杆菌O157:H7条件优化第69-70页
        2.3.3 酶联免疫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第70-71页
        2.3.4 IMP-1k对大肠杆菌O157:H7捕获效率第71-73页
        2.3.5 IMP-1k的洗脱效率第73-74页
        2.3.6 磁珠捕获的特异性第74-75页
    2.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三章 基于生物素-抗菌肽识别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第76-87页
    3.1 引言第76-77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77-79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77-78页
        3.2.2 细菌的培养和计数第78页
        3.2.3 检测生物素化的AMP(bio-AMP)第78-79页
        3.2.4 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第7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9-86页
        3.3.1 原理可行性验证第79-80页
        3.3.2 条件优化第80-83页
        3.3.3 检测bio-AMP浓度第83-84页
        3.3.4 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第84-86页
    3.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基于抗菌肽-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快速灵敏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比色分析法第87-103页
    4.1 引言第87-89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89-92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89-90页
        4.2.2 细菌的培养和计数第90页
        4.2.3 AMP-辣根过氧化物酶(AMP-HRP)探针制备第90-91页
        4.2.4 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Ab-HRP)探针制备及其条件优化第91页
        4.2.5 AMP-HRP探针与大肠杆菌O157:H7结合第91页
        4.2.6 IMP-150捕获大肠杆菌O157:H7直接检测第91页
        4.2.7 过滤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第91-92页
        4.2.8 检测食品掺杂样本中的大肠杆菌O157:H7第9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2-102页
        4.3.1 AMP-HRP的结合活性第92-93页
        4.3.2 条件优化第93-96页
        4.3.3 IMP-150捕获大肠杆菌O157:H7后直接检测第96-98页
        4.3.4 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第98页
        4.3.5 基于AMP检测平台的特异性第98-99页
        4.3.6 提高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特异性第99-101页
        4.3.7 检测食品样本中的大肠杆菌O157:H7第101-102页
    4.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五章 基于抗菌肽-磁纳米颗粒和免标记脲酶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第103-117页
    5.1 引言第103-105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105-107页
        5.2.1 试剂与仪器第105页
        5.2.2 细菌的培养、计数和磁分离洗脱第105-106页
        5.2.3 抗菌肽修饰纳米磁珠的制备第106页
        5.2.4 MNP-AMP对大肠杆菌0157:H7捕获效率第106页
        5.2.5 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第106页
        5.2.6 食品掺杂样本处理第106-10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7-115页
        5.3.1 原理可行性验证第107-109页
        5.3.2 条优化件第109-112页
        5.3.3 大肠杆菌0157:H7的检测第112-113页
        5.3.4 AMP-MNP检测系统的特异性第113-114页
        5.3.5 检测食品样本中的大肠杆菌O157:H7第114-115页
    5.4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0页
    6.1 研究结论第117-118页
    6.2 研究展望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2页
个人简历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乙二醇、十六醇和BSA与磷脂膜在气—液界面的相互作用
下一篇: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系统水循环与水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