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7-8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4 创新之处与研究思路 | 第9-11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2 理论基础探析 | 第11-20页 |
2.1 实用主义 | 第11-15页 |
2.1.1 实用主义之由来 | 第11页 |
2.1.2 实用主义之内涵 | 第11-12页 |
2.1.3 实用主义之方法 | 第12页 |
2.1.4 实用主义法理学 | 第12页 |
2.1.5 实用主义与法律经济分析之连续性 | 第12-14页 |
2.1.6 实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 第14-15页 |
2.2 自由主义 | 第15-16页 |
2.2.1 市场交换理论对法律经济分析的影响 | 第15-16页 |
2.2.2 市场竞争理论对法律经济分析的影响 | 第16页 |
2.3 功利主义 | 第16-18页 |
2.3.1 非市场经济学理论对法律经济学的影响 | 第17页 |
2.3.2 快乐与痛苦加总理论对法律经济学的影响 | 第17-18页 |
2.4 新制度经济学 | 第18-20页 |
2.4.1 新制度经济学对法律经济分析的影响 | 第18-19页 |
2.4.2 法律经济分析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借鉴 | 第19-20页 |
3 法律经济分析之方法论 | 第20-30页 |
3.1 法律经济分析概述 | 第20页 |
3.2 方法论分析 | 第20-30页 |
3.2.1 个人主义之方法 | 第20-23页 |
3.2.2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之方法 | 第23-25页 |
3.2.3 成本与收益分析之方法 | 第25-26页 |
3.2.4 交易成本之方法 | 第26-30页 |
4 法律经济分析之目的 | 第30-37页 |
4.1 目的概述 | 第30-31页 |
4.2 效用、价值、效率之探讨 | 第31-32页 |
4.3 财富最大化与同意原则 | 第32页 |
4.4 财富最大化之帕累托进路与卡尔多——希克斯进路 | 第32-33页 |
4.5 财富最大化对功利主义的修正 | 第33-35页 |
4.5.1 波斯纳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 第33-34页 |
4.5.2 财富最大化对功利主义的“治疗” | 第34-35页 |
4.6 财富最大化之伦理基础 | 第35-37页 |
5 学界对波斯纳的批判与拥护 | 第37-41页 |
5.1 国内外学者对法律经济分析的批判 | 第37-39页 |
5.2 国内外学者对波斯纳的拥护 | 第39-41页 |
6 法律经济分析对中国的启示 | 第41-45页 |
6.1 法律的经济分析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 | 第41-42页 |
6.2 中国对法律经济分析的借鉴 | 第42-45页 |
7 结语 | 第45-47页 |
7.1 完全用经济学的理性建构法律是否合适 | 第45页 |
7.2 人类只是为了交易最大化吗? | 第45-46页 |
7.3 法律经济分析的推动作用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