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卧底采访面临指控的刑事抗辩规则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4页
    (一)问题的由来第10-12页
    (二)卧底采访概念辨析第12-13页
    (三)卧底采访刑事抗辩的程序法范畴第13-14页
第一章 卧底采访面临的刑事指控困境第14-24页
    (一)卧底采访面临的刑事指控类型第14-18页
        1.毒品类犯罪第15页
        2.性犯罪第15-16页
        3.黑社会性质组织类犯罪第16页
        4.行贿、收买被拐卖妇女等对向类犯罪第16-17页
        5.国家安全类犯罪第17页
        6.身份假扮类犯罪第17-18页
    (二)卧底采访面临刑事指控的原因第18-20页
        1.缺少新闻立法制约第18-19页
        2.卧底采访行为失当第19-20页
        3.缺少违法阻却事由第20页
    (三)卧底采访抗辩的正当性第20-24页
        1.历史上的卧底采访第20-22页
        2.卧底采访仍会持续发挥作用第22-23页
        3.卧底采访中的公共利益性第23-24页
第二章 卧底采访抗辩理论体系构建第24-31页
    (一)卧底采访抗辩与卧底采访抗辩事由的概念第24页
    (二)卧底采访抗辩的性质第24-26页
    (三)卧底采访抗辩的理论依据第26-31页
        1.实质违法性第26-27页
        2.刑法谦抑理论第27-28页
        3.利益平衡原则第28-29页
        4.动机理论第29-31页
第三章 卧底采访的抗辩事由构成第31-41页
    (一)卧底采访无罪抗辩事由第31-33页
        1. 经公安机关授权或协助公安机关侦破重大案件第31-32页
        2.维护重大公共利益且犯罪情节轻微第32-33页
    (二)卧底采访罪轻抗辩事由第33-36页
        1.公共利益得以维护第33-34页
        2.经上级审核同意且根据上级指示进行卧底采访行为第34-35页
        3.已采取补救措施第35-36页
    (三)卧底采访抗辩的滥用事由第36-41页
        1.私益目的第36-37页
        2.过度介入第37-39页
        3.犯罪转化第39页
        4.法益失衡第39-40页
        5.妨碍或破坏正常的法律活动第40页
        6.新闻内容严重失实的片面采访第40-41页
第四章 卧底采访抗辩规则构建第41-47页
    (一)卧底采访抗辩的提出第41页
    (二)卧底采访抗辩证明责任第41-43页
    (三)卧底采访抗辩证明标准第43-45页
        1.辩方的“优势证据”证明标准第43-44页
        2.控方对“优势证据”的否定第44-45页
    (四)卧底采访的抗辩后果第45-47页
第五章 卧底采访的运行规则第47-51页
    (一)权利要件——独立的卧底采访权第47-48页
    (二)主体要件——记者的职务行为第48页
    (三)主观要件——良好动机第48-49页
    (四)客体要件——针对不法行为第49页
    (五)客观要件——维护公共利益第49页
    (六)义务要件——协助调查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件 1第57-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中的互惠原则
下一篇:刑事庭前会议制度之定位与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