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梁动力性能与抗震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9页
    1.1 概述第9-10页
    1.2 协作体系桥梁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0-17页
        1.2.1 协作体系桥梁的发展现状第10-14页
        1.2.2 协作体系桥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桥梁抗震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2页
        1.3.1 地震工程学的发展阶段第17页
        1.3.2 现阶段地震工程学的发展第17-18页
        1.3.3 桥梁结构抗震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2页
    1.4 本文的工程背景和研究内容第22-29页
        1.4.1 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第22-27页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2 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梁动力性能分析第29-48页
    2.1 动力性能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有限元模型建立第29-34页
        2.1.1 运动方程第29-31页
        2.1.2 结构动力特性第31-32页
        2.1.3 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梁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2-34页
    2.2 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动力特性分析第34-39页
        2.2.1 自振周期和频率第34-36页
        2.2.2 振型第36-37页
        2.2.3 动力特性分析第37-39页
    2.3 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自振特性参数分析第39-46页
        2.3.1 边界条件对自振特性的影响第39-42页
        2.3.2 拱肋混凝土段长度对自振特性的影响第42-43页
        2.3.3 主梁刚度对自振特性的影响第43-44页
        2.3.4 索塔刚度对自振特性的影响第44-45页
        2.3.5 索塔倾角对自振特性的影响第45-46页
    2.4 小结第46-48页
3 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地震响应分析第48-81页
    3.1 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梁反应谱分析第48-66页
        3.1.1 反应谱的基本理论第48-52页
        3.1.2 模态质量参与系数的取值分析第52-56页
        3.1.3 振型分解反应谱组合方法的比较分析第56-59页
        3.1.4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第59-66页
    3.2 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梁时程分析第66-79页
        3.2.1 时程分析法的基本理论第66-69页
        3.2.2 地震波的选择和输入第69-74页
        3.2.3 一维地震作用下结构时程响应第74-76页
        3.2.4 多维地震作用下结构时程响应第76-78页
        3.2.5 一维与多维地震作用时程响应对比分析第78-79页
    3.3 小结第79-81页
4 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梁抗震研究第81-100页
    4.1 桥梁结构振动控制理论第81-82页
        4.1.1 主动控制第81-82页
        4.1.2 被动控制第82页
    4.2 基于位移控制的斜拉拱桥地震时程响应参数分析第82-92页
        4.2.1 时程响应影响因子第82-83页
        4.2.2 风撑布置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第83-86页
        4.2.3 拱肋段混凝土长度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第86-87页
        4.2.4 混凝土弹性模量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第87-89页
        4.2.5 索塔倾角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第89-91页
        4.2.6 振动控制减震对比分析第91-92页
    4.3 斜拉拱式协作体系桥梁抗震验算第92-96页
        4.3.1 E1地震作用下抗震验算第92-94页
        4.3.2 E2地震作用下抗震验算第94-96页
    4.4 塔梁墩固结位置弹塑性时程响应分析第96-99页
        4.4.1 延性设计理念第96-97页
        4.4.2 塔梁墩固结位置弹塑性纤维模型分析第97-99页
    4.5 小结第99-100页
结论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丁苯乳液改性钢纤维混凝土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肋梁桥行车道板疲劳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