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轴承开关功放的单周期数字控制算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磁悬浮轴承概述 | 第13-15页 |
1.1.1 磁悬浮轴承简介与分类 | 第13页 |
1.1.2 磁悬浮轴承的控制方式 | 第13-15页 |
1.2 磁轴承功率放大器概述 | 第15-18页 |
1.2.1 磁轴承开关功放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15-16页 |
1.2.2 磁轴承开关功放的拓扑结构 | 第16-17页 |
1.2.3 磁轴承开关功放的控制策略 | 第17-18页 |
1.3 单周期控制算法概述 | 第18页 |
1.4 本文工作内容和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单周期数字控制算法的原理 | 第20-30页 |
2.1 单周期数字控制的工作模态 | 第20-22页 |
2.2 双极性单周期控制原理 | 第22-24页 |
2.2.1 电流变化量推导 | 第22-23页 |
2.2.2 数学模型推导 | 第23-24页 |
2.3 单极性单周期控制原理 | 第24-27页 |
2.3.1 电流变化量推导 | 第24-26页 |
2.3.2 数学模型推导 | 第26-27页 |
2.4 仿真分析 | 第27-28页 |
2.4.1 双极性单周期控制 | 第27-28页 |
2.4.2 单极性单周期控制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单周期控制算法的电流纹波分析 | 第30-41页 |
3.1 稳态电流纹波模型 | 第30-33页 |
3.1.1 双极性单周期控制 | 第30-31页 |
3.1.2 单极性单周期控制 | 第31-32页 |
3.1.3 对比分析与结论 | 第32-33页 |
3.2 动态电流纹波模型 | 第33-35页 |
3.2.1 双极性单周期控制 | 第33-34页 |
3.2.2 单极性单周期控制 | 第34-35页 |
3.2.3 对比分析与结论 | 第35页 |
3.3 仿真分析 | 第35-40页 |
3.3.1 双极性单周期控制 | 第35-38页 |
3.3.2 单极性单周期控制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单周期数字控制算法的延时补偿 | 第41-48页 |
4.1 单周期数字控制的系统延时 | 第41-42页 |
4.2 延时补偿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4.2.1 延时补偿模型I | 第43-44页 |
4.2.2 延时补偿模型II | 第44-45页 |
4.3 仿真分析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控制系统设计与算法实验验证 | 第48-61页 |
5.1 硬件平台设计 | 第48-51页 |
5.1.1 主控芯片 | 第50页 |
5.1.2 AD芯片 | 第50页 |
5.1.3 DA芯片 | 第50页 |
5.1.4 供电电源 | 第50-51页 |
5.1.5 功率器件 | 第51页 |
5.1.6 隔离驱动电路 | 第51页 |
5.2 软件实现 | 第51-53页 |
5.2.1 FPGA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5.2.2 DSP程序设计 | 第52页 |
5.2.3 过流保护软件设计 | 第52-53页 |
5.3 单周期数字控制算法的实验验证 | 第53-55页 |
5.3.1 双极性单周期控制 | 第53-54页 |
5.3.2 单极性单周期控制 | 第54-55页 |
5.4 电流纹波分析的实验验证 | 第55-59页 |
5.4.1 双极性单周期控制 | 第55-57页 |
5.4.2 单极性单周期控制 | 第57-59页 |
5.5 延时补偿算法的实验验证 | 第59-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6.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61页 |
6.2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