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填充墙框架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填充墙框架结构工作性能的研究 | 第17-28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框架填充墙结构的破坏过程 | 第17-18页 |
2.3 框架填充墙结构的破坏模式 | 第18-20页 |
2.4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有利影响 | 第20-21页 |
2.4.1 考虑填充墙作用的框架结构水平承载力 | 第20页 |
2.4.2 考虑填充墙作用的框架结构变形性能 | 第20页 |
2.4.3 考虑填充墙作用的框架结构耗能能力 | 第20-21页 |
2.5 填充墙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 第21-27页 |
2.5.1 填充墙破坏 | 第21-23页 |
2.5.2 填充墙引起的短梁效应 | 第23页 |
2.5.3 填充墙引起的短柱效应 | 第23-25页 |
2.5.4 填充墙竖向不均匀引起的薄弱层效应 | 第25-26页 |
2.5.5 填充墙引起的附加作用力效应 | 第26-27页 |
2.5.6 填充墙框架的扭转破坏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框架结构简化模型的建立 | 第28-46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填充墙框架结构计算模型的对比 | 第28-34页 |
3.2.1 微观有限元模型 | 第28-29页 |
3.2.2 宏观模型 | 第29-34页 |
3.3 本文采用的简化模型 | 第34-36页 |
3.4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36-41页 |
3.4.1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36-37页 |
3.4.2 砌体填充墙本构关系模型 | 第37-38页 |
3.4.3 塑性铰的本构模型 | 第38-39页 |
3.4.4 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恢复力模型 | 第39-41页 |
3.5 单杆斜撑模型 | 第41-42页 |
3.6 简化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 第42-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第46-79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46-51页 |
4.2.1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4.2.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48-51页 |
4.3 框架填充墙计算模型建立 | 第51-53页 |
4.4 模态分析 | 第53-55页 |
4.5 静力弹塑性结果分析 | 第55-68页 |
4.5.1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 | 第55-58页 |
4.5.2 各模型结构性能点分析 | 第58-60页 |
4.5.3 塑性铰演变与分布 | 第60-63页 |
4.5.4 层位移和层间位移对比 | 第63-68页 |
4.6 底层无填充墙框架结构二层与底层抗侧刚度比的取值探讨 | 第68-77页 |
4.6.1 各模型刚度计算 | 第69-73页 |
4.6.2 基底剪力与顶点位移曲线 | 第73-74页 |
4.6.3 刚度不同各模型结构性能点分析 | 第74-75页 |
4.6.4 刚度不同的各模型位移响应 | 第75-76页 |
4.6.5 性能点处塑性铰分布对比 | 第76-7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