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镀产业园污水处理站调试与运行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产业园污水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1.1 产业园污水处理现状 | 第16页 |
1.1.2 建立电镀产业园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1.2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17-26页 |
1.2.1 电镀生产工艺简介 | 第17-21页 |
1.2.2 含氰废水处理技术 | 第21-22页 |
1.2.3 含镍废水的处理技术 | 第22-24页 |
1.2.4 含铬等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技术 | 第24-26页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26-27页 |
1.3.2 课题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园区污水处理站设计 | 第28-67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8页 |
2.2 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2.2.1 设计依据 | 第28页 |
2.2.2 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2.3 废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 | 第29-30页 |
2.3.1 废水水质水量 | 第29页 |
2.3.2 排放标准 | 第29-30页 |
2.3.3 回用水 | 第30页 |
2.4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 第30-52页 |
2.4.1 前端物化预处理工艺流程 | 第31-48页 |
2.4.2 后端生化系统处理工艺 | 第48-52页 |
2.5 主要构筑物及水处理设备设计参数 | 第52-67页 |
2.5.1 主要构筑物参数 | 第52-57页 |
2.5.2 主要水处理设备参数 | 第57-65页 |
2.5.3 树脂再生系统 | 第65-67页 |
第三章 运行试验与运行分析 | 第67-100页 |
3.1 工艺调试 | 第67-73页 |
3.1.1 单机调试 | 第67页 |
3.1.2 联动调试 | 第67-68页 |
3.1.3 气浮机的运行管理 | 第68页 |
3.1.4 离子交换柱的运行管理 | 第68-73页 |
3.2 除磷功能的实现 | 第73-77页 |
3.2.1 铁盐除磷 | 第74页 |
3.2.2 铝盐除磷 | 第74页 |
3.2.3 钙盐除磷 | 第74页 |
3.2.4 除磷方法的选择 | 第74-75页 |
3.2.5 化学除磷特性分析 | 第75-77页 |
3.3 絮凝池的运行调试 | 第77-81页 |
3.3.1 PAC和PAM的使用 | 第77-79页 |
3.3.2 PAC和PAM分别过量时的影响 | 第79-81页 |
3.4 铁碳微电解 | 第81-83页 |
3.4.1 铁碳微电解原理 | 第81-82页 |
3.4.2 铁碳氧化特性分析 | 第82-83页 |
3.5 好氧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 第83-87页 |
3.6 污水处理站运行特性分析 | 第87-94页 |
3.6.1 各类重金属运行特性分析 | 第88-92页 |
3.6.2 其他污染物运行特性分析 | 第92-94页 |
3.7 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管理 | 第94-100页 |
3.7.1 对来水的控制要求 | 第94-95页 |
3.7.2 设备的运行管理 | 第95页 |
3.7.3 生化系统运行管理 | 第95-97页 |
3.7.4 污泥的处置 | 第97-98页 |
3.7.5 自动控制 | 第98页 |
3.7.6 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与节能 | 第98-100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0-103页 |
4.1 结论 | 第100-101页 |
4.2 存在的问题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6-107页 |
附平面布置图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