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3-22页 |
1.1 油菜在多熟种植模式中的用地养地作用 | 第13-15页 |
1.1.1 现行耕作制度下的土壤恶化问题 | 第13-14页 |
1.1.2 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 | 第14页 |
1.1.3 油菜种植的用地养地作用 | 第14-15页 |
1.2 油菜根茬生物熏蒸对作物土传病害的防治作用 | 第15-19页 |
1.2.1 生物熏蒸概念及机理 | 第15-16页 |
1.2.2 油菜绿肥及其生物熏蒸作用系统 | 第16-19页 |
1.2.3 影响生物熏蒸效果的因素 | 第19页 |
1.3 油菜生物熏蒸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9-21页 |
1.3.1 国内外生物熏蒸防治土传病害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2 油菜生物熏蒸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 第20-21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多熟种植模式中油菜根茬对后作玉米的增产效应 | 第22-32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2.1 供试材料 | 第22-23页 |
2.2.2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3-24页 |
2.2.4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2.3.1 油菜生物熏蒸对玉米两种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2 两种茬口下玉米生长指标差异 | 第27-28页 |
2.3.3 两种茬口下玉米产量差异 | 第28-29页 |
2.3.4 两种前茬作物对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特性 | 第29-30页 |
2.4 讨论 | 第30-32页 |
2.4.1 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特性 | 第30页 |
2.4.2 油菜根茬生物熏蒸对玉米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 | 第30页 |
2.4.3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分析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盆栽试验中油菜根茬对玉米土传病害和产量的影响 | 第32-37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3.2.1 供试材料 | 第32页 |
3.2.2 试验设计 | 第32页 |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2-33页 |
3.2.4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3.3.1 不同熏蒸处理下玉米纹枯病病情指数 | 第33-34页 |
3.3.2 不同熏蒸处理下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率 | 第34页 |
3.3.3 不同熏蒸处理下玉米产量相关性状差异 | 第34-36页 |
3.4 讨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棉纱缸内油菜根茬的抑菌性试验 | 第37-46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4.2.1 供试材料 | 第37页 |
4.2.2 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4.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8-39页 |
4.2.4 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4.3.1 不同材料熏蒸处理下对玉米纹枯病和丝黑穗病抑菌率差异 | 第40-41页 |
4.3.2 不同材料熏蒸处理下对玉米纹枯病和丝黑穗病病原菌生物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3 不同材料熏蒸处理对丝黑穗病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4 不同材料处理下丝黑穗病病原菌孢子萌发率的差异 | 第43-44页 |
4.4 讨论 | 第44-46页 |
4.4.1 熏蒸处理对病原菌抑菌率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 第44页 |
4.4.2 熏蒸处理对病原菌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6-48页 |
5.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