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技术特征与采购供应模式选择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主题与背景 | 第8-13页 |
1.1.1 研究主题 | 第8-1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安排 | 第14-17页 |
2 汽车产业供应链现状 | 第17-22页 |
2.1 汽车产业历史及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2.2 汽车产业现有的供应链模式 | 第18-19页 |
2.2.1 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础的开放式模式 | 第18-19页 |
2.2.2 以合作为基础的封闭式转包模式 | 第19页 |
2.3 两种供应链模式的比较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零部件技术特征与技术合作模式分析 | 第22-30页 |
3.1 汽车零部件的技术特征 | 第23-25页 |
3.2 技术合作模式 | 第25-26页 |
3.3 汽车零部件的技术特征对技术合作模式的影响 | 第26-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技术合作模式与双方的职责分工 | 第30-39页 |
4.1 承认图方式 | 第30-33页 |
4.2 借给图方式 | 第33-35页 |
4.3 委托图方式 | 第35-36页 |
4.4 市场采购 | 第36-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技术合作模式与供应商能力分析 | 第39-49页 |
5.1 供应商能力考评的原则 | 第40-41页 |
5.2 有关供应商选择标准的文献综述 | 第41-45页 |
5.3 与不同技术合作模式相对应的供应商能力要求 | 第45-48页 |
5.3.1 市场采购 | 第45-46页 |
5.3.2 借给图方式 | 第46-47页 |
5.3.3 委托图方式 | 第47页 |
5.3.4 承认图方式 | 第47-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不同采购供应模式下的协调与合作 | 第49-64页 |
6.1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 | 第49-52页 |
6.2 围绕价格进行的供需协调 | 第52-58页 |
6.2.1 EOQ 模型的局限及改进分析 | 第52-54页 |
6.2.2 库存变化及时间分析 | 第54-55页 |
6.2.3 具有协调机制的EOQ 模型 | 第55-57页 |
6.2.4 算例 | 第57-58页 |
6.3 围绕紧密合作进行的供需协调 | 第58-62页 |
6.3.1 本田的供应商选择策略 | 第58-59页 |
6.3.2 本田采购供应过程中的协调机制 | 第59-61页 |
6.3.3 结论与分析 | 第61-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