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论文

基于不同方法的红壤区潋水河流域土壤侵蚀对比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0页
    1.1 国内土壤侵蚀微观监测第13-15页
        1.1.1 传统的土壤侵蚀监测第13页
        1.1.2 坡面、小流域土壤侵蚀监测第13-15页
    1.2 国内土壤侵蚀宏观监测第15-18页
        1.2.1 基于3S的土壤侵蚀定量监测第15-16页
        1.2.2 基于3S的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第16-17页
        1.2.3 因子叠加法第17-18页
    1.3 国外土壤侵蚀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第20-25页
    2.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第20页
    2.2 研究区域自然经济状况第20-22页
        2.2.1 自然条件第20-22页
        2.2.2 社会经济第22页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2-25页
        2.3.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2.3.2 研究方法第23页
        2.3.3 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三章 基于模型法的土壤侵蚀监测结果第25-51页
    3.1 降雨侵蚀力的计算第25-34页
        3.1.1 降雨量的分布特征第25-28页
        3.1.2 降雨侵蚀力的计算结果第28-34页
        3.1.3 降雨侵蚀力R值的分布第34页
    3.2 地形因子(LS)计算第34-41页
        3.2.1 1:5万与1:10万DEM的建立第34-36页
        3.2.2 坡度与坡长的提取第36-41页
    3.3 土壤可蚀性K值第41-44页
    3.4 植被覆盖因子C及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第44-48页
    3.5 基于模型法的土壤侵蚀监测结果分析第48-50页
        3.5.1 基于模型法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第48-49页
        3.5.2 基于模型法的土壤侵蚀强度的监测结果分析第49-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基于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土壤侵蚀监测结果第51-57页
    4.1 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第51-54页
    4.2 基于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的土壤侵蚀面积变化趋势第54-55页
    4.3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基于流域把口站径流泥沙观测结果第57-60页
    5.1 把口站径流泥沙观测数据第57-58页
    5.2 降雨量与输沙量的关系第58-59页
    5.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基于不同方法的监测结果差异分析第60-73页
    6.1 模型法与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监测结果第60-63页
        6.1.1 时间尺度上的差异性分析第60-63页
    6.2 两种比例尺DEM在模型法下的侵蚀差异分析第63-65页
    6.3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第65-70页
        6.3.1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第65-69页
        6.3.2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第69-70页
    6.4 基于不同监测方法的年侵蚀量的差异分析第70-72页
    6.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7.1 全文结论第73页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73-74页
    7.3 研究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管混凝土拱桥动力性能研究
下一篇:代乳粉在早期断奶仔猪饲养中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