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公交运行时间可靠性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可靠性研究理论综述 | 第17-33页 |
2.1 可靠性相关理论 | 第17-24页 |
2.1.1 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2.1.2 可靠性定义 | 第18-19页 |
2.1.3 可靠性指标体系 | 第19-20页 |
2.1.4 典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20-24页 |
2.2 路网可靠性研究 | 第24-30页 |
2.2.1 连通可靠性 | 第25-26页 |
2.2.2 行程时间可靠性 | 第26-28页 |
2.2.3 容量可靠性 | 第28-30页 |
2.3 公交运行时间可靠性 | 第30-33页 |
2.3.1 概念提出 | 第30页 |
2.3.2 可靠性定义 | 第30-33页 |
第3章 常规公交运行系统分析 | 第33-39页 |
3.1 系统构成 | 第33-34页 |
3.2 服务特征 | 第34-35页 |
3.3 公共车辆运行行为 | 第35-39页 |
3.3.1 公交车具有的普通机动车特征 | 第35-37页 |
3.3.2 公交车行驶特征 | 第37-39页 |
第4章 公交运行微观过程分析 | 第39-52页 |
4.1 路段 | 第39-42页 |
4.2 交叉口 | 第42-47页 |
4.2.1 交叉口到达区域 | 第42-44页 |
4.2.2 冲突区域及驶离区域 | 第44-45页 |
4.2.3 车道选择区域 | 第45-46页 |
4.2.4 公交优先的信号交叉口 | 第46-47页 |
4.3 公交停靠站 | 第47-52页 |
4.3.1 进站阶段 | 第49页 |
4.3.2 停靠阶段 | 第49-50页 |
4.3.3 加速离站阶段 | 第50-52页 |
第5章 公交运行时间可靠性建模 | 第52-62页 |
5.1 路段单元 | 第53-57页 |
5.1.1 基本假设 | 第53-54页 |
5.1.2 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5.1.3 参数标定 | 第55-57页 |
5.2 公交停靠站 | 第57-61页 |
5.2.1 基本假设 | 第57页 |
5.2.2 停靠时间模型 | 第57-60页 |
5.2.3 (—|d_i~0)的确定 | 第60-61页 |
5.3 公交线路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1. 论文主要成果 | 第62-63页 |
2. 问题与不足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