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16-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流动人口 | 第20页 |
2.1.2 经济融合 | 第20-21页 |
2.1.3 社会融入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推拉理论 | 第22页 |
2.2.2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22-23页 |
2.2.3 社会融合理论 | 第23页 |
2.2.4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河北省流动人口经济融合现状分析 | 第25-38页 |
3.1 河北省人口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 第25-27页 |
3.1.1 2000 年以来河北省总人口的基本现状 | 第25-26页 |
3.1.2 2000 年以来河北省流动人口基本现状 | 第26-27页 |
3.2 河北省流动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 第27-31页 |
3.2.1 模型的选择 | 第27页 |
3.2.2 模型的建立 | 第27-31页 |
3.3 河北省流动人口经济融合水平基本状况 | 第31-38页 |
3.3.1 流动人口收入水平较低 | 第31-32页 |
3.3.2 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状态明显 | 第32-34页 |
3.3.3 流动人口劳动权益保护较差 | 第34-35页 |
3.3.4 流动人口户籍存在二元分化 | 第35-36页 |
3.3.5 流动人口居住情况普遍较差 | 第36-38页 |
第4章 河北省流动人口经济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7页 |
4.1 流动人口经济融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 | 第38-39页 |
4.2 流动人口经济融合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5页 |
4.2.1 构建原则 | 第39-40页 |
4.2.2 流动人口经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40-45页 |
4.3 河北省流动人口经济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4.3.1 建立模型 | 第45页 |
4.3.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第5章 促进河北省流动人口经济融合的政策优化思路 | 第47-52页 |
5.1 发展经济,为流动人口创造高水平经济环境 | 第47-48页 |
5.1.1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 第47页 |
5.1.2 统筹区域发展,整合经济资源 | 第47-48页 |
5.2 提高素质,增强流动人口就业核心竞争力 | 第48-49页 |
5.2.1 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流动人口劳动力资本水平 | 第48-49页 |
5.2.2 提高流动人口综合素质,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 第49页 |
5.3 深化改革,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平台 | 第49-50页 |
5.3.1 倡导流动劳动力合理自由流动 | 第49页 |
5.3.2 构建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 第49-50页 |
5.3.3 建立健全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 第50页 |
5.4 政策惠民,推进河北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50-52页 |
5.4.1 加强流动人口公租住房建设 | 第50页 |
5.4.2 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 | 第50-51页 |
5.4.3 适当放宽流动人口户籍政策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