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 第15-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7-29页 |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 第17-18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8-29页 |
·地层划分 | 第19-23页 |
·地层特征 | 第23-25页 |
·地层对比 | 第25-29页 |
第3章 沉积体系特征及沉积模式 | 第29-51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29-33页 |
·岩石的颜色 | 第29页 |
·岩石的结构 | 第29-30页 |
·沉积构造 | 第30-32页 |
·古生物化石 | 第32页 |
·电测曲线 | 第32-33页 |
·其他标志 | 第33页 |
·沉积体系划分 | 第33-34页 |
·沉积体系基本特征 | 第34-46页 |
·大陆沉积体系组 | 第34-43页 |
·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 | 第43-44页 |
·海洋沉积体系组 | 第44-46页 |
·物源体系分析 | 第46-48页 |
·沉积背景 | 第46-47页 |
·物源体系 | 第47-48页 |
·沉积模式及演化 | 第48-51页 |
·海陆过渡相→海相的沉积模式 | 第49页 |
·陆相的沉积模式 | 第49-51页 |
第4章 层序划分和特征 | 第51-70页 |
·层序界面的类型和特征 | 第52-55页 |
·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 | 第55-56页 |
·层序划分 | 第56-62页 |
·层序划分标志 | 第57-61页 |
·层序划分方案 | 第61-62页 |
·层序特征 | 第62-64页 |
·层序对比和层序地层格架 | 第64-70页 |
第5章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第70-77页 |
·编图思路及成图单元选择 | 第70-71页 |
·岩相古地理编图概述 | 第70页 |
·岩相古地理图编图方法 | 第70-71页 |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第71-77页 |
·SQ1 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71-72页 |
·SQ2 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72页 |
·SQ3 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72页 |
·SQ4 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72-73页 |
·SQ5 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73页 |
·SQ6 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73-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2-83页 |
图版I | 第83-84页 |
图版Ⅱ | 第84-85页 |
图版Ⅲ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