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外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误差分析与定标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理论背景 | 第15-39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干涉式综合孔径成像原理 | 第15-17页 |
2.3 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误差分析 | 第17-26页 |
2.3.1 天线误差 | 第17-21页 |
2.3.1.1 天线方向图误差 | 第17-18页 |
2.3.1.2 天线位置误差 | 第18-19页 |
2.3.1.3 天线互耦 | 第19页 |
2.3.1.4 天线指向误差 | 第19-20页 |
2.3.1.5 V/H极化误差 | 第20-21页 |
2.3.2 接收通道误差 | 第21-26页 |
2.3.2.1 幅度误差 | 第21-23页 |
2.3.2.2 相位误差 | 第23-24页 |
2.3.2.3 通道间串扰 | 第24-25页 |
2.3.2.4 消条纹误差 | 第25-26页 |
2.3.3 小结 | 第26页 |
2.4 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定标方法 | 第26-37页 |
2.4.1 内定标 | 第26-29页 |
2.4.1.1 非相干噪声注入 | 第26-27页 |
2.4.1.2 相干噪声注入 | 第27-28页 |
2.4.1.3 天线阻抗C矩阵 | 第28页 |
2.4.1.4 天线方向图测量 | 第28-29页 |
2.4.2 外定标 | 第29-37页 |
2.4.2.1 G矩阵反演法 | 第29-31页 |
2.4.2.2 单外部辅助源定标 | 第31-34页 |
2.4.2.3 FTT | 第34-36页 |
2.4.2.4 天体目标辅助源定标方法 | 第36页 |
2.4.2.5 阵列旋转自定标方法 | 第36页 |
2.4.2.6 多种场景联合定标方法 | 第36-37页 |
2.4.3 小结 | 第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星载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外定标方法 | 第39-49页 |
3.1 概述 | 第39页 |
3.2 定标方法 | 第39-43页 |
3.3 定标性能仿真分析 | 第43-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星载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外定标方法的试验验证 | 第49-63页 |
4.1 概述 | 第49页 |
4.2 X波段二维综合孔径试验设备 | 第49-53页 |
4.2.1 天线 | 第50-51页 |
4.2.2 接收机 | 第51-52页 |
4.2.3 数字相关器 | 第52-53页 |
4.2.4 图像反演 | 第53页 |
4.3 试验方案 | 第53-55页 |
4.3.1 试验目的 | 第53页 |
4.3.2 试验方案 | 第53-54页 |
4.3.3 操作流程 | 第54-55页 |
4.4 试验结果 | 第55-62页 |
4.4.1 内定标处理 | 第55-58页 |
4.4.2 噪声点源 | 第58-59页 |
4.4.3 自然场景 | 第59-62页 |
4.4.4 结果分析 | 第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星载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外定标方法的实现 | 第63-73页 |
5.1 概述 | 第63页 |
5.2 定标源布设 | 第63-67页 |
5.2.1 定标源信噪比 | 第63-64页 |
5.2.2 定标源个数 | 第64-65页 |
5.2.3 布设方位重复性 | 第65-66页 |
5.2.4 布设方位均匀性 | 第66-67页 |
5.3 实施方案 | 第67-71页 |
5.3.1 方案一:3 定标源 | 第67-69页 |
5.3.2 方案二:8 定标源 | 第69-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3-75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