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各种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致病性及特异性检测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1页
    1.1 引言第16-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页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8-28页
        1.2.1 长喙壳类真菌概述第18-22页
        1.2.2 小蠹虫伴生Graphium属真菌第22-23页
        1.2.3 小蠹虫与真菌的伴生关系第23-24页
        1.2.4 落叶松八齿小蠹与长喙壳类真菌的伴生第24-27页
        1.2.5 落叶松齿小蠹伴生菌的致病性第27页
        1.2.6 长喙壳类真菌的特异性检测第27-28页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1.3.1 研究目标第28-29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1.4 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二章 伴生菌优势种致病性研究第31-4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1-37页
        2.1.1 实验材料第31-33页
        2.1.2 实验方法第33-3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7-46页
        2.2.1 致病性测定第37-41页
        2.2.2 E. fujiensis和O. kryptum致病力差异测定第41-46页
        2.2.3 横截面木质部反应第46页
        2.2.4 接种真菌的再分离结果第46页
    2.3 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伴生菌优势种特异性PCR快速检测第48-5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8-53页
        3.1.1 实验材料第48-49页
        3.1.2 实验方法第49-5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3-56页
        3.2.1 针对O. kryptum的特异性检测第53-55页
        3.2.2 针对E. fujiensis的特异性检测第55-56页
    3.3 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Leptographium属真菌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研究第57-8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7-67页
        4.1.1 实验材料第57页
        4.1.2 实验方法第57-6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7-79页
        4.2.1 真菌分离和形态学鉴定第67-70页
        4.2.2 生长速率测定第70-71页
        4.2.3 系统发育分析第71-77页
        4.2.4 致病性测定第77-79页
    4.3 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Graphium属真菌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第80-9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0-86页
        5.1.1 实验材料第80页
        5.1.2 实验方法第80-86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86-93页
        5.2.1 真菌分离和形态学鉴定第86-88页
        5.2.2 生长速率测定第88-89页
        5.2.3 系统发育分析第89-93页
    5.3 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4-101页
    6.1 结论与讨论第94-98页
        6.1.1 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真菌区系中Leptographium属真菌的研究第94-95页
        6.1.2 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菌区系中Graphium属的研究第95-96页
        6.1.3 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菌致病性第96-97页
        6.1.4 强致病力的伴生菌优势种特异性PCR快速检测结果第97-98页
    6.2 展望第98-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1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寻找爱和自我——《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从抗拒到妥协的精神之旅
下一篇:基于DNA条形码的濒危木材识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