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漠大管道沿线冻土环境分析 | 第11-13页 |
1.2.1 多年冻土特征分析 | 第11页 |
1.2.2 冻土区斜坡失稳机理分析 | 第11-13页 |
1.3 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冻土区斜坡稳定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5 本系统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系统架构及测试元件选择 | 第15-23页 |
2.1 系统设计原则 | 第15页 |
2.2 系统总体结构 | 第15-16页 |
2.3 测温方法的分类及特点 | 第16页 |
2.4 常用测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6-19页 |
2.4.1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 第16-17页 |
2.4.2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 第17-18页 |
2.4.3 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 第18-19页 |
2.5 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 第19-22页 |
2.6 本项目所选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技术性能指标 | 第2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非线性的补偿方法及电路实现 | 第23-30页 |
3.1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测量误差分析 | 第23-24页 |
3.2 铂电阻非线性补偿方法 | 第24-25页 |
3.3 铂电阻补偿电路的设计 | 第25-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0-43页 |
4.1 系统元器件选用原则 | 第30页 |
4.2 系统各功能模块结构设计 | 第30-32页 |
4.2.1 主控板结构设计 | 第30-31页 |
4.2.2 数据采集模块结构设计 | 第31-32页 |
4.2.3. 数据远程通信系统设计 | 第32页 |
4.3 主控板电路设计 | 第32-35页 |
4.3.1 ATmega128L 晶振电路与电源电路 | 第33-34页 |
4.3.2 DS1302 外围电路 | 第34页 |
4.3.3 存储芯片 AT45db161 外围电路 | 第34-35页 |
4.3.4 电源管理模块 | 第35页 |
4.4 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第35-38页 |
4.4.1 STC89C52 外围电路 | 第36-37页 |
4.4.2 ADS8341 外围电路 | 第37-38页 |
4.5 主控板及采集模块的 PCB 板设计 | 第38-39页 |
4.6 GSM 模块 | 第39-42页 |
4.6.1 TC35I | 第39-41页 |
4.6.2 TC35I 与 ATmega128L 及 SIM 卡接口电路 | 第41-4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3-49页 |
5.1 主控板与采集模块通信协议 | 第43-44页 |
5.2 主控板程序结构 | 第44-45页 |
5.3 采集模块程序结构 | 第45-46页 |
5.4 GSM 模块程序结构 | 第46-47页 |
5.5 上位机软件结构设计 | 第47-4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冻土区斜坡温度监测系统实验 | 第49-56页 |
6.1 实验地点选择 | 第49页 |
6.2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封装 | 第49-51页 |
6.2.1 保护管的选择 | 第50页 |
6.2.2 引线材料选择 | 第50页 |
6.2.3 温度传感器的封装 | 第50-51页 |
6.3 监测设备及传感器布设 | 第51-53页 |
6.3.1 监测设备布设 | 第51-52页 |
6.3.2 钻孔要求 | 第52页 |
6.3.3 斜坡温度监测系统的安装 | 第52-53页 |
6.4 监测系统数据分析 | 第53-5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