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序言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专用USB接口芯片 | 第13-19页 |
1.3 论文工作任务及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2 专用USB接口仿真与测试方案 | 第20-32页 |
2.1 专用USB接口的仿真方案 | 第20-21页 |
2.2 专用USB接口的测试方案 | 第21页 |
2.3 USB接口的基本特性 | 第21-31页 |
2.3.1 USB接口的特点 | 第22-24页 |
2.3.2 USB体系结构概述 | 第24-25页 |
2.3.3 USB数据流模型 | 第25-26页 |
2.3.4 USB协议层介绍 | 第26-30页 |
2.3.5 USB的电气特性 | 第30-31页 |
2.3.6 USB设备架构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客户端仿真验证 | 第32-58页 |
3.1 专用USB Controller模块验证 | 第32-37页 |
3.1.1 专用USB Controller模块的验证功能点 | 第32-33页 |
3.1.2 专用USB Controller模块仿真平台 | 第33页 |
3.1.3 0号端点配置验证 | 第33-35页 |
3.1.4 1号端点批量IN传输验证 | 第35-36页 |
3.1.5 2号端点批量OUT传输验证 | 第36-37页 |
3.2 专用USB数字收发电路仿真 | 第37-39页 |
3.2.1 发送电路仿真验证 | 第37-38页 |
3.2.2 接收电路仿真验证 | 第38-39页 |
3.3 专用USB模拟收发电路仿真 | 第39-48页 |
3.3.1 专用USB PHY模块 | 第39-41页 |
3.3.2 Spice仿真 | 第41页 |
3.3.3 Spice仿真结果 | 第41-48页 |
3.4 数模混合仿真AMS | 第48-56页 |
3.4.1 AMS介绍 | 第48页 |
3.4.2 AMS的优点 | 第48-49页 |
3.4.3 混合仿真平台 | 第49-50页 |
3.4.4 混合仿真环境 | 第50页 |
3.4.5 混合仿真流程 | 第50-51页 |
3.4.6 混合仿真调试 | 第51-53页 |
3.4.7 混合仿真结果 | 第53-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系统测试分析 | 第58-70页 |
4.1 专用USB系统数据传输模型 | 第58-61页 |
4.1.1 四个主要层次 | 第60页 |
4.1.2 层次连接 | 第60-61页 |
4.2 专用USB系统测试软件平台 | 第61-64页 |
4.2.1 客户软件 | 第62-63页 |
4.2.2 USB固件架构 | 第63页 |
4.2.3 USB的驱动程序 | 第63页 |
4.2.4 USB的上层应用程序 | 第63-64页 |
4.3 专用USB系统测试硬件平台 | 第64-68页 |
4.3.1 物理层连接方案 | 第64-65页 |
4.3.2 USB逻辑功能 | 第65-66页 |
4.3.3 USB PHY管脚 | 第66-67页 |
4.3.4 电气特性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系统测试方案 | 第70-80页 |
5.1 专用USB系统测试平台 | 第70-72页 |
5.1.1 基本工作流程 | 第70页 |
5.1.2 系统测试软件 | 第70页 |
5.1.3 FPGA芯片 | 第70-71页 |
5.1.4 系统测试实物图 | 第71-72页 |
5.2 系统测试测试流程 | 第72-76页 |
5.2.1 综合 | 第72-73页 |
5.2.2 测试 | 第73-76页 |
5.3 仿真与测试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5.3.1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第77页 |
5.3.2 仿真与测试对比分析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6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