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政府性债务审计的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一) 国外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一) 政府性债务 | 第14页 |
(二) 政府性债务审计 | 第14-15页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一)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第15页 |
(二) 民主法治论与政府治理工具论 | 第15-16页 |
(三) 免疫系统理论 | 第16-17页 |
(四) 政府性债务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现状及评价 | 第19-26页 |
一、我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实践的回顾 | 第19-21页 |
(一) 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 | 第19页 |
(二) 2011年第35号: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报告 | 第19-20页 |
(三) 2013年第24号公告: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报告 | 第20页 |
(四) 2013年第32号: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报告 | 第20-21页 |
二、政府性债务审计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 第21-26页 |
(一) 审计力度不足 | 第21-22页 |
(二) 审计范围有限 | 第22页 |
(三) 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 | 第22-23页 |
(四) 审计信息共享程度弱 | 第23页 |
(五) 政府审计的空白点 | 第23-24页 |
(六) 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瑞典的政府性债务审计借鉴 | 第26-29页 |
一、审计内容 | 第26-27页 |
(一) 举借行为的合法性 | 第26页 |
(二) 债务列报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 第26页 |
(三) 债务管理的效益性 | 第26-27页 |
(四) 债务署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 第27页 |
二、审计重点 | 第27页 |
三、审计特点 | 第27-29页 |
(一)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并举 | 第27-28页 |
(二) 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成果 | 第28页 |
(三) 聘用专家 | 第28页 |
(四) 开展事前审计 | 第28-29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的思考及建议 | 第29-42页 |
一、政府性债务审计方法体系设计思路 | 第29-34页 |
(一) 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目标 | 第29-30页 |
(二) 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对象 | 第30-31页 |
(三) 政府性债务审计的范围 | 第31-33页 |
(四) 政府性债务审计的评估标准 | 第33-34页 |
二、构建政府性债务审计的方法体系 | 第34-40页 |
(一) 决策依据审计 | 第34-35页 |
(二) 举债过程审计 | 第35页 |
(三) 资金使用审计 | 第35-37页 |
(四) 配套资金审计 | 第37-38页 |
(五) 偿债能力审计 | 第38-40页 |
三、完善我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建议 | 第40-42页 |
(一) 审计主体 | 第40-41页 |
(二) 审计客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一、结论 | 第42页 |
二、局限性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