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一般性问题论文--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其强度计算论文

基于红外热像法镁合金及其焊接接头疲劳行为及评定理论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2 镁合金性能及疲劳性能研究第17-19页
        1.2.1 镁合金材料及力学性能特点第17-18页
        1.2.2 常规疲劳性评定方法应用特点第18-19页
    1.3 镁合金疲劳过程中的能量耗散与温度演变第19-23页
        1.3.1 疲劳过程中的变形分析第19-22页
        1.3.2 疲劳载荷下材料温度演变规律第22-23页
    1.4 镁合金红外热像法疲劳行为研究现状第23-28页
        1.4.1 基于温度演变疲劳行为分析第23-25页
        1.4.2 基于温度演变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分析第25-28页
    1.5 微观组织对镁合金疲劳过程中产热机制影响第28-30页
        1.5.1 镁合金滑移系分析第28-29页
        1.5.2 织构对镁合金变形产热影响第29-30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0-32页
        1.6.1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6.2 技术路线第32页
    参考文献第32-42页
第二章 镁合金材料及试验方法第42-57页
    2.1 前言第42页
    2.2 试验材料及试件制备工艺第42-47页
        2.2.1 试验材料第42-44页
        2.2.2 试板焊接工艺第44-45页
        2.2.3 试样准备第45-47页
    2.3 试验设备第47-48页
    2.4 试验及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第48-55页
        2.4.1 常规疲劳寿命试验第48-49页
        2.4.2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第49页
        2.4.3 镁合金表面热辐射测试方法第49-50页
        2.4.4 红外热像镁合金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第50-51页
        2.4.5 基于红外热像镁合金疲劳裂纹扩展性能分析方法第51页
        2.3.6 镁合金试样疲劳产热模拟第51页
        2.3.7 镁合金织构测量与产热机制第51-55页
    2.5 本章小结第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第三章 镁合金拉伸断裂行为与温度表征第57-66页
    3.1 前言第57页
    3.2 镁合金拉伸过程中的温度演化模型第57-61页
        3.2.1 线弹性变形温度演变第58-60页
        3.2.2 塑性变形温度演变第60-61页
    3.3 应变控制镁合金拉伸过程中的红外表征第61-62页
    3.4 镁合金应力集中系数的红外表征第62-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6页
第四章 镁合金高周疲劳载荷下的温度演变第66-87页
    4.1 前言第66页
    4.2 循环载荷下 AZ31B 镁合金温度演变第66-69页
        4.2.1 循环载荷在小于 25MPa 时加载的温度演变第67页
        4.2.2 循环载荷在 110-25MPa 加载时的温度演变第67-68页
        4.2.3 循环载荷高于 110MPa 加载时的温度演变第68-69页
    4.3 镁合金疲劳温度演变理论模型第69-72页
        4.3.1 线弹性变形时材料表面温度演变第70-71页
        4.3.2 粘性效应与温度演变第71页
        4.3.3 塑性变形温度演变第71-72页
    4.4 循环载荷下 AZ31B 镁合金的不可逆变形行为第72-74页
    4.5 循环载荷下 AZ31B 镁合金的加工硬化行为第74-77页
    4.6 循环载荷下 AZ31B 镁合金微观变形机制第77-79页
        4.6.1 循环载荷下的加工硬化机制第77-78页
        4.6.2 循环载荷下的镁合金微观组织演变第78-79页
    4.7 疲劳损伤与温度转变的有限元分析第79-84页
        4.7.1 基于有限元变形与产热本构关系第80-82页
        4.7.2 基于 ABAQUS 镁合金疲劳产热分析第82-84页
    4.8 本章小结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第五章 基于红外热像法 AZ31B 镁合金疲劳性能评定第87-100页
    5.1 前言第87页
    5.2 镁合金表面温度演化与疲劳寿命关系第87-89页
    5.3 交线法测量镁合金疲劳极限第89-92页
        5.3.1 多试样交线法预测疲劳极限第89-90页
        5.3.2 单一试样交线法预测疲劳极限第90-92页
    5.4 斜率法测量镁合金疲劳极限第92-94页
    5.5 镁合金剩余疲劳寿命预测第94-95页
    5.6 面积法测量镁合金剩余疲劳寿命第95-97页
    5.7 红外热像法 S-N 曲线第97-98页
    5.8 本章小结第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第六章 镁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红外表征第100-110页
    6.1 前言第100页
    6.2 疲劳裂纹尖端应力状态第100-101页
    6.3 疲劳裂纹尖端的产热机制第101-103页
    6.4 镁合金疲劳裂纹扩展的红外表征第103-105页
        6.4.1 试件形状尺寸第103页
        6.4.2 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第103-104页
        6.4.3 疲劳裂纹扩展时温度演化第104-105页
    6.5 镁合金疲劳裂纹尖端塑性区分析及红外表征第105-109页
    6.6 本章小结第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0页
第七章 镁合金疲劳产热各向异性分析第110-121页
    7.1 前言第110页
    7.2 镁合金挤压组织研究第110-114页
        7.2.1 AZ31B 镁合金组织分析第110页
        7.2.2 AZ31B 镁合金板材织构分析第110-113页
        7.2.3 AZ31B 镁合金织构 Schmid 因子计算第113-114页
    7.3 拉伸载荷作用下温度演化规律第114-115页
    7.4 镁合金变形织构对高周疲劳过程产热影响第115-119页
        7.4.1 循环载荷作用下温度演化各向异性第115-117页
        7.4.2 循环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各向异性分析第117-118页
        7.4.3 疲劳裂纹扩展时温度演化第118-119页
        7.4.4 裂纹尖端塑性区的红外表征第119页
    7.5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1页
第八章 基于红外热像法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评定第121-133页
    8.1 前言第121页
    8.2 镁合金焊接接头组织第121-125页
        8.2.1 镁合金(TIG)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第121-123页
        8.2.2 镁合金(EBW)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第123-125页
    8.3 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载荷下的温度演变第125-126页
    8.4 红外热像法镁合金接头疲劳寿命预测第126-128页
        8.4.1 常规疲劳试验结果第126-128页
        8.4.2 红外热像法预测结果第128页
    8.5 红外热像法镁合金接头裂纹扩展速率分析第128-131页
        8.5.1 焊缝裂纹扩展试验分析第128-129页
        8.5.2 温度演变与裂纹扩展第129-130页
        8.5.3 裂纹尖端塑性区的红外表征第130-131页
    8.6 本章小结第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3页
第九章 结论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37-141页
论文的独创性说明及改进建议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低温液化天然气储罐用06Ni9钢组织性能及生产工艺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