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低功耗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多位触发器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2 功耗组成及低功耗技术 | 第16-33页 |
2.1 功耗组成 | 第16-19页 |
2.1.1 动态功耗的组成 | 第16-18页 |
2.1.2 静态功耗的组成 | 第18-19页 |
2.2 动态功耗的优化技术 | 第19-25页 |
2.2.1 门控时钟技术 | 第19-21页 |
2.2.2 多电源电压技术 | 第21-24页 |
2.2.3 门级电路逻辑优化 | 第24-25页 |
2.3 静态功耗的优化技术 | 第25-31页 |
2.3.1 多阈值电压技术(Multi V_(th) | 第26-27页 |
2.3.2 电源门控技术 | 第27-31页 |
2.4 新型的低功耗技术 | 第31-32页 |
2.4.1 动态电压频率缩放技术(Dynamic Voltage Frequency Scaling) | 第31-32页 |
2.4.2 适应性电压缩放(Adaptive Voltage Scaling) | 第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多位触发器的特性及工作机制 | 第33-51页 |
3.1 多位触发器结构和原理 | 第33-37页 |
3.1.1 多位触发器的结构 | 第33-36页 |
3.1.2 多位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3.2 多位触发器的工作机制 | 第37-46页 |
3.2.1 抽取时序约束对应的绕线长度 | 第38-39页 |
3.2.2 构建合并图 | 第39-42页 |
3.2.3 多位触发器的合并 | 第42-43页 |
3.2.4 基于面积约束的触发器对齐 | 第43-44页 |
3.2.5 由密度约束引起的信号重新绕线 | 第44-45页 |
3.2.6 多位触发器的分解 | 第45-46页 |
3.3 基于多位触发器的设计流程 | 第46-50页 |
3.3.1 布局前优化(Pre-placement Optimization with MBFFS) | 第46-47页 |
3.3.2 布局中优化(In-placement Optimization with MBFFS) | 第47-49页 |
3.3.3 布局后优化(Post-placement Optimization with MBFFS)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多位触发器在Innovus中的测试及应用 | 第51-67页 |
4.1 Innovus的介绍 | 第51-53页 |
4.2 多位触发器在Innovus中的测试与验证 | 第53-61页 |
4.2.1 基本属性 | 第54-55页 |
4.2.2 多时钟域 | 第55-56页 |
4.2.3 扫描链 | 第56-59页 |
4.2.4 层次化 | 第59-60页 |
4.2.5 阈值电压及驱动能力 | 第60-61页 |
4.2.6 端口匹配 | 第61页 |
4.3 多位触发器在Innovus中的应用 | 第61-66页 |
4.3.1 实验过程 | 第61-64页 |
4.3.2 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64-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7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