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玉米病虫害论文--玉米虫害论文

球孢白僵菌在亚洲玉米螟种群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3页
    1 亚洲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第13-14页
        1.1 亚洲玉米螟的发生与危害第13页
        1.2 玉米螟的化性与世代第13-14页
        1.3 玉米螟的防治第14页
    2 球孢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的研究进展第14-18页
        2.1 玉米螟天敌微生物第14-15页
        2.2 白僵菌对玉米螟的致病力第15-16页
        2.3 白僵菌对玉米螟的应用策略及防治效果第16-18页
        2.4 玉米植株中白僵菌的内生性第18页
    3 昆虫流行病学及白僵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第18-26页
        3.1 昆虫流行病学定义第18页
        3.2 昆虫病原真菌田间宿存与数量动态第18-19页
        3.3 昆虫真菌病传播与扩散第19-20页
        3.4 流行病的时空动态第20-25页
            3.4.1 昆虫疾病的空间动态第20-21页
                3.4.1.1 昆虫疾病的地带分布第20页
                3.4.1.2 影响空间动态的因素第20-21页
            3.4.2 昆虫疾病的时间动态第21-25页
                3.4.2.1 流行阶段的划分第21-22页
                3.4.2.2 侵染循环第22-25页
                3.4.2.3 流行季节第25页
        3.5 白僵菌流行病学研究第25-26页
    4 白僵菌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第26-33页
        4.1 种群遗传与进化第26-27页
        4.2 种群遗传异质性第27页
        4.3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27-28页
        4.4 遗传标记概述第28-29页
        4.5 ISSR技术及其应用第29-31页
        4.6 白僵菌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第31-33页
第二章 引言第33-35页
第三章 田间释放球孢白僵菌控制亚洲玉米螟的研究第35-52页
    第一节 玉米螟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菌株筛选第36-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1.1 试验材料第36页
                1.1.1 供试白僵菌第36页
                1.1.2 供试玉米螟第36页
            1.2 试验方法第36-38页
                1.2.1 悬浮液制备第36-37页
                1.2.2 白僵菌室内致病力测定第37页
                1.2.3 产孢量测定第37页
                1.2.4 萌发率测定第37页
                1.2.5 菌落生长速率测定第37页
                1.2.6 数据分析第37-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2.1 亚洲玉米螟被白僵菌侵染后的症状第38页
            2.2 不同来源菌株对玉米螟的致病力第38-39页
            2.3 不同来源白僵菌产孢量第39-40页
            2.4 不同来源白僵菌萌发率第40-41页
            2.5 不同来源白僵菌生长速率第41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1-42页
        4 小结第42-43页
    第二节 田间释放球孢白僵菌控制亚洲玉米螟研究第43-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1.1 试验地概况第43页
            1.2 萧县玉米螟生活史调查第43页
            1.3 田间防治试验第43页
            1.4 玉米螟天敌调查第43-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50页
            2.1 萧县玉米螟生活史调查结果第44-45页
            2.2 两年放菌区与化防区对玉米螟防治效果比较第45-48页
            2.3 玉米田天敌调查结果第48-50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0-51页
        4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球孢白僵菌在玉米田中宿存、传播与扩散研究第52-69页
    第一节 球孢白僵菌在玉米田中宿存研究第53-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1.1 试验区设置及处理第53页
            1.2 感染白僵菌的僵虫调查第53页
                1.2.1 玉米田放菌期间僵虫调查第53页
                1.2.2 玉米垛中的僵虫调查第53页
            1.3 空气中白僵菌数量动态第53页
            1.4 土壤中白僵菌数量动态第53-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60页
            2.1 感染白僵菌的僵虫调查第54-57页
                2.1.1 放菌期间感染白僵菌的僵虫调查第54-56页
                2.1.2 放菌区内白僵菌寄主种类与数量第56页
                2.1.3 玉米垛中的僵虫调查第56-57页
            2.2 空气中白僵菌的数量动态第57-58页
            2.3 土壤中白僵菌的数量动态第58-60页
                2.3.1 田间土壤中白僵菌的数量动态第58-59页
                2.3.2 玉米垛下土壤中白僵菌的数量动态第59-60页
                2.3.3 玉米垛附近土壤中白僵菌数量第60页
        3 结论与讨论第60-61页
        4 小结第61-62页
    第二节 玉米螟白僵病的传播与扩散研究第62-6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1.1 室内玉米螟感染白僵菌实验第62页
            1.2 室内混合饲养实验第62页
            1.3 田间罩笼试验第62-63页
            1.4 玉米螟白僵病田间扩散试验第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67页
            2.1 室内玉米螟感染白僵菌试验结果第63页
            2.2 室内混合饲养试验结果第63-64页
            2.3 田间罩笼试验结果第64-65页
            2.4 玉米螟白僵病田间扩散试验结果第65-67页
        3 结论与讨论第67-68页
        4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亚洲玉米螟白僵病的分子溯源第69-8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0-73页
        1.1 调查区第70-71页
        1.2 菌株第71-73页
        1.3 菌丝制备第73页
        1.4 DNA提取与ISSR引物的筛选第73页
        1.5 ISSR扩增第73页
        1.6 数据分析第7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3-83页
        2.1 ISS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第73-75页
        2.2 聚类分析第75-77页
        2.3 白僵菌亚种群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第77-79页
        2.4 白僵菌亚种群的基因流和遗传分化第79-82页
        2.5 白僵菌亚种群致病型分化第82-83页
    3 讨论区域性、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第83-84页
    4 小结第84-86页
全文总结第86-88页
创新点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2页
图版第102-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个人简介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DMS的火电厂高架源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下一篇:纳米无机SiO2负载罗丹明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