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重型柴油机二级增压与EGR系统优化匹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引言第12-14页
    1.2 柴油机的增压与中冷技术第14-23页
        1.2.1 三种重要的增压方式第15-16页
        1.2.2 涡轮增压改进技术第16-20页
        1.2.3 增压中冷技术第20页
        1.2.4 二级涡轮增压系统第20-22页
        1.2.5 二级增压系统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第22-23页
    1.3 柴油机的废气再循环(EGR)技术第23-25页
    1.4 车用重型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第25-28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28-30页
第二章 二级增压发动机试验台架及研究方法第30-36页
    2.1 试验台架及主要设备第30-33页
        2.1.1 试验台架第30-32页
        2.1.2 主要测量仪器及排气成分分析方法第32-33页
    2.3 试验工况的确定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EGR 对二级增压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36-58页
    3.1 单级增压和二级增压柴油机性能、燃烧及排放的对比第36-47页
        3.1.1 二级增压对柴油机外特性的影响第36-38页
        3.1.2 二级增压对柴油机万有特性的影响第38-42页
        3.1.3 二级增压对柴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第42-44页
        3.1.4 二级增压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第44-47页
    3.2 二级增压耦合 EGR 对柴油机性能、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47-53页
        3.2.1 二级增压对柴油机 EGR 率的影响第48页
        3.2.2 EGR 对不同增压方式柴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第48-51页
        3.2.3 EGR 对二级增压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影响第51-53页
    3.3 EGR 率优化后柴油机 13 工况排放对比第53-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二级增压系统与柴油机优化匹配第58-76页
    4.1 GT-Power 软件介绍第58-59页
    4.2 原机模型建立第59-61页
        4.2.1 原机主要结构参数第59页
        4.2.2 原机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第59-61页
    4.3 二级增压模型校准第61-62页
    4.4 二级增压废气旁通阀控制策略优化第62-66页
    4.5 二级增压级间中冷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第66-75页
        4.5.1 级间中冷对二级增压外特性的影响第66-68页
        4.5.2 级间中冷对二级增压 13 工况的影响对比第68-70页
        4.5.3 EGR 耦合级间中冷对二级增压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第70-74页
        4.5.4 不同级间中冷温度对二级增压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第74-75页
    4.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未来工作展望第76-78页
    5.1 全文总结第76-77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8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频磁共振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设计与效率优化
下一篇:基于北斗的车载定位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