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家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呼家将”人物考源 | 第9-16页 |
第一节 呼延赞、呼延必显、呼延庆 | 第9-12页 |
一、 呼延赞 | 第9-10页 |
二、 呼延必显 | 第10-11页 |
三、 呼延庆(亦称“呼庆”)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潘美、庞籍、包拯 | 第12-16页 |
一、 潘美 | 第12-13页 |
二、 庞籍 | 第13-14页 |
三、 包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呼家将”故事流变 | 第16-37页 |
第一节 宋元明“呼家将”故事的流变 | 第16-24页 |
一、 宋人笔记 | 第16-18页 |
二、 元明杂剧 | 第18-20页 |
三、 明代章回小说 | 第20-24页 |
第二节 清代“呼家将”故事的流变 | 第24-37页 |
一、 英雄传奇小说《说呼全传》 | 第25-28页 |
二、 评书《呼杨合兵》 | 第28-30页 |
三、 清代戏曲 | 第30-33页 |
四、 鼓词、弹词 | 第33-37页 |
第三章 “呼家将”演化综论 | 第37-43页 |
第一节 “呼家将”故事演化特点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呼家将”故事演化原因 | 第38-43页 |
一、 社会现实与“呼家将”故事演化 | 第38-39页 |
二、 受众与“呼家将”故事演化 | 第39-41页 |
三、 “呼家将”故事演化的其它原因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