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一般删除指令研究 | 第14页 |
1.2.2 传统介质数据安全删除方法研究 | 第14-15页 |
1.2.3 Flash数据安全删除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技术 | 第19-29页 |
2.1 NAND Flash结构及特性研究 | 第19-20页 |
2.1.1 芯片结构 | 第19-20页 |
2.1.2 器件特性 | 第20页 |
2.2 Flash数据管理机理分析 | 第20-25页 |
2.2.1 FTL功能分析 | 第21-22页 |
2.2.2 文件系统原理分析 | 第22-23页 |
2.2.3 UBIFS文件系统 | 第23-25页 |
2.3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 | 第25-26页 |
2.4 数据安全删除技术 | 第26-28页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分层结构的Flash数据安全删除框架 | 第29-38页 |
3.1 Flash数据删除过程 | 第29-31页 |
3.2 数据删除威胁分析 | 第31-32页 |
3.2.1 自身特性 | 第31页 |
3.2.2 外部环境 | 第31-32页 |
3.3 数据安全删除性能要求 | 第32-35页 |
3.4 数据安全删除框架设计 | 第35-37页 |
3.4.1 框架构成 | 第35-36页 |
3.4.2 框架作用 | 第36页 |
3.4.3 安全的数据删除过程 | 第36-37页 |
3.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于扩展文件属性的Flash数据加密存储方案ESEFA | 第38-52页 |
4.1 需求分析 | 第38-39页 |
4.2 加密存储方案描述 | 第39-45页 |
4.2.1 密钥管理机制 | 第40-43页 |
4.2.2 数据加解密机制 | 第43-45页 |
4.3 系统实现与性能测试 | 第45-51页 |
4.3.1 系统实现 | 第45-47页 |
4.3.2 实验测试 | 第47-50页 |
4.3.3 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基于存储路径的密钥安全删除方案KDSP | 第52-67页 |
5.1 问题引出 | 第52页 |
5.2 安全删除方案描述 | 第52-55页 |
5.2.1 方案整体思路 | 第53页 |
5.2.2 密钥安全删除机制 | 第53-55页 |
5.3 删除优化算法 | 第55-62页 |
5.3.1 数据删除技术 | 第55-57页 |
5.3.2 算法思路 | 第57-58页 |
5.3.3 关键技术 | 第58-61页 |
5.3.4 安全删除的执行 | 第61-62页 |
5.4 仿真实验和性能分析 | 第62-66页 |
5.4.1 功能仿真 | 第63-64页 |
5.4.2 时间仿真 | 第64-65页 |
5.4.3 损耗分析 | 第65-66页 |
5.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7-68页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