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1 引言 | 第11-12页 |
| 2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概述 | 第12-19页 |
| 2.1 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 2.1.1 集体建设用地 | 第12页 |
| 2.1.2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 第12-13页 |
| 2.1.3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 第13页 |
| 2.2 流转的主要形式 | 第13-16页 |
| 2.2.1 使用权的出让 | 第14页 |
| 2.2.2 使用权的出租 | 第14页 |
| 2.2.3 使用权的转让 | 第14-15页 |
| 2.2.4 使用权的抵押 | 第15页 |
| 2.2.5 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联营 | 第15-16页 |
| 2.3 流转的基本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2.3.1 权利主体地位平等理论 | 第16页 |
| 2.3.2 地产权理论 | 第16-17页 |
| 2.3.3 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 | 第17-19页 |
| 3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以北京市为例 | 第19-24页 |
| 3.1 使用权流转模式 | 第19-21页 |
| 3.1.1 建设用地产业用地模式 | 第19-20页 |
| 3.1.2 集体建设用地租赁模式 | 第20-21页 |
| 3.1.3 宅基地开发模式 | 第21页 |
| 3.2 使用权流转的特点 | 第21-22页 |
| 3.3 使用权流转的用途 | 第22页 |
| 3.4 大兴区试点法律规定新突破 | 第22-24页 |
| 4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法律问题 | 第24-30页 |
| 4.1 产权主体模糊不清 | 第24-26页 |
| 4.1.1 权利主体地位不明 | 第24-25页 |
| 4.1.2 土地权能体系不完善 | 第25-26页 |
| 4.1.3 农民维权缺乏途径 | 第26页 |
| 4.2 使用权流转法律缺失 | 第26-28页 |
| 4.2.1 法律条文自相冲突 | 第27页 |
| 4.2.2 缺乏流转及监管的具体规定 | 第27-28页 |
| 4.3 使用权流转市场规则不完善 | 第28-30页 |
| 4.3.1 市场准入规制不完善 | 第28页 |
| 4.3.2 统一出让市场面临的问题 | 第28-30页 |
| 5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完善 | 第30-37页 |
| 5.1 明晰产权确认主体 | 第30-32页 |
| 5.1.1 明确权利主体 | 第30-31页 |
| 5.1.2 健全所有权权能 | 第31页 |
| 5.1.3 保障主体地位平等 | 第31-32页 |
| 5.2 完善使用权流转方式 | 第32-34页 |
| 5.2.1 规范使用权流转的前提条件 | 第32-33页 |
| 5.2.2 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程序 | 第33页 |
| 5.2.3 建立收益分配制度 | 第33-34页 |
| 5.3 构建城乡统一的市场规则 | 第34-37页 |
| 5.3.1 构建城乡统一的流转机制 | 第35页 |
| 5.3.2 建立土地市场的中介组织 | 第35页 |
| 5.3.3 改变政府针对市场的规制职权功能 | 第35-37页 |
| 6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索引 | 第41-42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2-4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