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水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安全技术论文

女岛港通航安全评价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3-15页
        1.3.1 主要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3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2章 女岛港船舶通航及监管现状第15-26页
    2.1 港区概况第15-16页
        2.1.1 港口现状第15-16页
        2.1.2 港口规划第16页
    2.2 自然环境现状第16-21页
        2.2.1 气象第16-18页
        2.2.2 水文第18-21页
    2.3 港口环境现状第21-22页
        2.3.1 航道现状第21-22页
        2.3.2 锚地现状第22页
    2.4 交通环境现状第22-24页
        2.4.1 港区船舶流量第22-23页
        2.4.2 进出女岛港水域的船舶流量分析第23页
        2.4.3 船舶航路第23页
        2.4.4 特殊区域第23-24页
    2.5 安全保障现状第24-26页
第3章 女岛港通航安全评价第26-42页
    3.1 安全评价概述第26-27页
        3.1.1 安全评价的定义第26页
        3.1.2 安全评价的原则第26-27页
    3.2 评价方法的确定第27-30页
        3.2.1 层次分析法介绍第27-29页
        3.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29-30页
        3.2.3 女岛港通航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第30页
    3.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通航安全评价第30-37页
        3.3.1 通航风险评价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第31页
        3.3.2 构造项目的递阶层次结构,建立层次结构图第31-32页
        3.3.3 构造判断矩阵第32-34页
        3.3.4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第34-35页
        3.3.5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第35-37页
    3.4 模糊综合评价第37-41页
    3.5 女岛港通航安全评价结果分析第41-42页
第4章 女岛港通航安全及监管对策第42-51页
    4.1 自然环境影响对策第42-43页
        4.1.1 针对能见度影响的措施第42页
        4.1.2 针对风的影响的措施第42-43页
        4.1.3 针对涌浪的影响的措施第43页
        4.1.4 针对流的影响的措施第43页
    4.2 航道条件影响对策第43-47页
        4.2.1 航道水深第44-45页
        4.2.2 航道宽度第45-46页
        4.2.3 航道转弯半径第46-47页
    4.3 锚地影响对策第47-48页
        4.3.1 锚地水深第47-48页
        4.3.2 锚地面积第48页
    4.4 航道浮标建议第48-49页
    4.5 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保障措施第49页
        4.5.1 完善VTS系统第49页
        4.5.2 安全管理建议第49页
        4.5.3 应急管理建议第49页
    4.6 交通管理措施第49-51页
        4.6.1 针对交通流量的措施第49-50页
        4.6.2 针对障碍物影响的措施第50-5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2页
    5.1 结论第51页
    5.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基于属性—关系的社区发现算法
下一篇:完善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