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植物启动子基本结构 | 第12-13页 |
1.2.1 转录起始位点 | 第12页 |
1.2.2 TATA-box | 第12页 |
1.2.3 CAAT-box | 第12页 |
1.2.4 主要逆境相关顺式作用元件 | 第12-13页 |
1.3 植物启动子的分类 | 第13-17页 |
1.3.1 组成型启动子 | 第13-14页 |
1.3.2 组织特异型启动子启动子 | 第14-15页 |
1.3.3 诱导型启动子 | 第15-17页 |
1.4 报告基因的选择 | 第17-18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0-36页 |
2.1 MGL3s与sbCBF6s启动子的序列分析 | 第20页 |
2.1.1 MGL3s启动子的序列分析 | 第20页 |
2.1.2 sbCBF6s启动子的序列分析 | 第20页 |
2.2 MGL3s与sbCBF6s启动子5'-端渐变缺失序列的获得 | 第20-25页 |
2.2.1 MGL3s启动子与sbCBF6s启动子5'-端渐变缺失序列引物设计 | 第20-23页 |
2.2.2 目的片段的获得 | 第23-25页 |
2.3 载体的构建 | 第25-29页 |
2.3.1 载体大片段的获得 | 第25页 |
2.3.2 目的片段双酶切获得 | 第25-26页 |
2.3.3 HindⅢ和XbaI双酶切表达片段的连接及转化 | 第26-27页 |
2.3.4 In-Fusion法连接及转化 | 第27页 |
2.3.5 阳性重组子的检测与鉴定 | 第27-28页 |
2.3.6 载体的农杆菌转化 | 第28-29页 |
2.4 启动子MGL3s 5个5'-端缺失载体在拟南芥中的功能验证 | 第29-33页 |
2.4.1 主要培养基素和溶液的配制 | 第29页 |
2.4.2 拟南芥的栽培 | 第29-30页 |
2.4.3 拟南芥的侵染 | 第30页 |
2.4.4 阳性苗子筛选 | 第30-31页 |
2.4.5 转基因拟南芥的PCR鉴定 | 第31页 |
2.4.6 转基因拟南芥干旱耐盐诱导处理 | 第31-32页 |
2.4.7 GUS组织化学染色 | 第32页 |
2.4.8 GUS酶活定量测定 | 第32-33页 |
2.5 烟草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33-36页 |
2.5.1 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33-34页 |
2.5.2 烟草的扩繁 | 第34页 |
2.5.3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及植株的再生 | 第34-35页 |
2.5.4 烟草愈伤组织的GUS化学染色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51页 |
3.1 MGL3s与sbCBF6s启动子的序列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3.1.1 玉米MGL3S启动子的预测结果 | 第36页 |
3.1.2 玉米sbCBF6s启动子的预测结果 | 第36-39页 |
3.2. 目的启动子载体的获得 | 第39-41页 |
3.2.1 目的片段MGL3s启动子5'-端渐变缺失序列的获得 | 第39-40页 |
3.2.2 目的片段sbCBF6s启动子5'-端渐变缺失序列的获得 | 第40页 |
3.2.3. 目的启动子Ubquitin获得 | 第40-41页 |
3.3. 载体的构建 | 第41-46页 |
3.3.1 pRI201载体大片段的获得 | 第41页 |
3.3.2 载体pRI 201大片段与目的片段的连接转化 | 第41-46页 |
3.4 MGL3s 5个5'-端缺失载体在拟南芥中的功能验证 | 第46-49页 |
3.4.1 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 第46页 |
3.4.2 转基因拟南芥的GUS组织化学染色及GUS酶活测定 | 第46-49页 |
3.5 烟草遗传转化及GUS组织化学染色 | 第49-51页 |
4. 讨论 | 第51-54页 |
4.1 载体的构建 | 第51页 |
4.2 MGL3s启动子转拟南芥的启动活性 | 第51-52页 |
4.3 MGL3s和sbCBF6s 5'-端缺失启动子转化烟草的启动活性 | 第52页 |
4.4 结论 | 第52-53页 |
4.5 后续研究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