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空间光通信关键技术 | 第11-12页 |
1.3 空间光通信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1.3.1 日本 | 第13-14页 |
1.3.2 美国 | 第14页 |
1.3.3 欧洲 | 第14-15页 |
1.3.4 中国 | 第15-16页 |
1.4 空间光通信应用前景 | 第16页 |
1.5 论文组织架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空间光通信信道研究 | 第18-37页 |
2.1 大气信道理论 | 第18-19页 |
2.1.1 大气信道组成 | 第18页 |
2.1.2 大气湍流理论 | 第18-19页 |
2.2 光传输理论与相位屏模型 | 第19-20页 |
2.3 基于功率谱反演法的大气湍流相位屏 | 第20-23页 |
2.4 室内大气湍流模拟平台 | 第23-28页 |
2.4.1 高斯光束经过大气湍流 | 第23-24页 |
2.4.2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湍流模拟平台 | 第24-27页 |
2.4.3 实验结果和结论 | 第27-28页 |
2.5 室内长距离大气湍流模拟 | 第28-36页 |
2.5.1 菲涅尔缩放理论 | 第28-30页 |
2.5.2 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2.5.3 实验结果和结论 | 第31-33页 |
2.5.4 基于湍流模拟器的OTDM光通信系统 | 第33-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FSO接收技术 | 第37-58页 |
3.1 分集技术 | 第37-46页 |
3.1.1 分集合并技术的原理 | 第37-42页 |
3.1.2 仿真分析结果 | 第42-45页 |
3.1.3 结论 | 第45-46页 |
3.2 相干接收技术 | 第46-50页 |
3.2.1 相干技术介绍 | 第46页 |
3.2.2 DSP算法(时钟恢复、频偏估计和相位补偿) | 第46页 |
3.2.3 20Gbps数字相干空间光通信系统 | 第46-50页 |
3.3 调制格式接收灵敏度 | 第50-57页 |
3.3.1 常见光接收机类型 | 第50页 |
3.3.2 常见调制格式的理论灵敏度 | 第50-53页 |
3.3.3 各种调制格式在不同接收机下灵敏度总结 | 第53-54页 |
3.3.4 调制格式灵敏度实验和理论对比 | 第54-56页 |
3.3.5 灵敏度仿真结果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轨道角动量在FSO中的应用 | 第58-68页 |
4.1 OAM简介 | 第58-59页 |
4.2 OAM复用与解复用 | 第59页 |
4.3 OAM在FSO中的应用 | 第59-61页 |
4.4 产生OAM光束的方法 | 第61-62页 |
4.5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产生OAM光束 | 第62-67页 |
4.5.1 实验平台及原理 | 第62-64页 |
4.5.2 仿真与实验结果 | 第64-66页 |
4.5.3 结论 | 第66-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缩略语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