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综合研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综合研究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5 研究创新与未尽事宜 | 第20-22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1.5.2 未尽事宜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呼和浩特钢铁厂发展历程调查 | 第22-43页 |
2.1 呼和浩特钢铁厂现存状况调查 | 第22-23页 |
2.2 呼和浩特工业发展简述 | 第23-25页 |
2.2.1 蓬勃发展的呼和浩特市工业事业及代表企业 | 第24-25页 |
2.3 历史上的呼和浩特钢铁厂 | 第25-32页 |
2.3.1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 第27-28页 |
2.3.2 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交通条件 | 第28-31页 |
2.3.3 原料及燃料供应 | 第31-32页 |
2.4 呼和浩特钢铁厂的建设 | 第32-35页 |
2.4.1 建厂初期(1958年-1964年初) | 第32-33页 |
2.4.2 恢复与“十年内乱”时期的生产(1964年3月-1976年) | 第33-34页 |
2.4.3 生产发展时期(1977年-1984年) | 第34-35页 |
2.5 主要生产厂 | 第35-41页 |
2.5.1 第一轧钢厂 | 第35-38页 |
2.5.2 二轧厂(轧钢厂) | 第38-39页 |
2.5.3 铁合金厂 | 第39-40页 |
2.5.4 机修厂 | 第40页 |
2.5.5 动力供应厂 | 第40-41页 |
2.5.6 运输处 | 第41页 |
2.5.7 劳动服务公司 | 第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钢铁厂工业遗产评价 | 第43-57页 |
3.1 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3-44页 |
3.2 价值评价体系中评价因子的确定原则 | 第44-45页 |
3.3 建立价值评价体系的思路 | 第45-47页 |
3.4 价值评价体系构建流程 | 第47-49页 |
3.5 呼和浩特市钢铁厂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 | 第49-56页 |
3.5.1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9-50页 |
3.5.2 判断矩阵及排序 | 第50-54页 |
3.5.3 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 第54-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呼和浩特钢铁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 第57-72页 |
4.1 工业遗产改造设计体系设计方法 | 第57-59页 |
4.2 优秀改造案例分析 | 第59-62页 |
4.2.1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单体改造设计 | 第59-60页 |
4.2.2 柳州工业博物馆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 第60-62页 |
4.3 工业园区改造设计分析 | 第62-63页 |
4.4 工业博物馆单体改造及园区整体规划思路 | 第63-70页 |
4.4.1 工业博物馆功能及模式涵义 | 第63-65页 |
4.4.2 主厂房改造方案设计 | 第65-68页 |
4.4.3 工业园区整体改造规划方案设计 | 第68-70页 |
4.5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政策策略 | 第70-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一 | 第76-81页 |
附录二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