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地热资源研究与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2.1 国内外地热资源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地热资源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3 以往研究成果 | 第12页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6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19页 |
2.1.1 交通位置 | 第16页 |
2.1.2 气象 | 第16-17页 |
2.1.3 水文 | 第17-19页 |
2.1.4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26页 |
2.2.1 地层 | 第19-21页 |
2.2.2 构造 | 第21-26页 |
3 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 | 第26-54页 |
3.1 研究区地质特征 | 第26-35页 |
3.1.1 研究区地层 | 第26-29页 |
3.1.2 研究区构造 | 第29-35页 |
3.2 热储特征及埋藏条件 | 第35-41页 |
3.2.1 下白垩统热储特征及埋藏条件 | 第35-37页 |
3.2.2 上白垩统热储特征及埋藏条件 | 第37-41页 |
3.3 地温场特征 | 第41-44页 |
3.3.1 地温与深度的关系 | 第41-42页 |
3.3.2 地温梯度 | 第42-43页 |
3.3.3 地热井出水量与温度的关系 | 第43-44页 |
3.4 地球物理特征 | 第44-52页 |
3.4.1 综合测井 | 第44-47页 |
3.4.2 地面物探地球物理特征 | 第47页 |
3.4.3 地震地质特征 | 第47-52页 |
3.5 研究区地热地质特征 | 第52-54页 |
3.5.1 热储层的位置 | 第52-53页 |
3.5.2 热储模型 | 第53-54页 |
4 地热流体化学特征 | 第54-59页 |
4.1 地热流体化学组分特征 | 第54-56页 |
4.2 同位素化学与地热水成因 | 第56-59页 |
4.2.1 稳定同位素 | 第56-57页 |
4.2.2 放射性同位素 | 第57-58页 |
4.2.3 地热流体放射性 | 第58页 |
4.2.4 地热流体成因分析 | 第58-59页 |
5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 | 第59-77页 |
5.1 地热井单井出水量计算 | 第59-60页 |
5.2 地热储量计算 | 第60-64页 |
5.2.1 计算原则 | 第60-62页 |
5.2.2 地热储量计算 | 第62-64页 |
5.3 地热流体量计算 | 第64-65页 |
5.3.1 地热流体容积储存量 | 第64页 |
5.3.2 地热流体弹性储量 | 第64-65页 |
5.3.3 地热流体量 | 第65页 |
5.4 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及热量计算 | 第65-72页 |
5.4.1 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计算 | 第65-70页 |
5.4.2 可利用热量计算 | 第70-72页 |
5.5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 第72-75页 |
5.5.1 理疗热矿水评价 | 第72-73页 |
5.5.2 生活饮用水评价 | 第73页 |
5.5.3 农田灌溉用水评价 | 第73-75页 |
5.5.4 渔业用水评价 | 第75页 |
5.6 地热流体腐蚀性评价 | 第75-76页 |
5.7 地热流体结垢评价 | 第76-77页 |
6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与保护 | 第77-83页 |
6.1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 第77-78页 |
6.1.1 Ⅰ区 | 第77页 |
6.1.2 Ⅱ区 | 第77-78页 |
6.1.3 Ⅲ区 | 第78页 |
6.1.4 Ⅳ区 | 第78页 |
6.2 地热流体开发可行性评价 | 第78-80页 |
6.2.1 地热资源开采技术的可行性评价 | 第78-79页 |
6.2.2 地热资源开发的经济性和适宜性评价 | 第79页 |
6.2.3 地热流体可利用性评价 | 第79-80页 |
6.3 地热流体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 第80-82页 |
6.3.1 地热流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 第80-81页 |
6.3.2 地热流体开采诱发不良地质现象评价 | 第81-82页 |
6.4 地热资源保护 | 第82-83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83-86页 |
7.1 结论 | 第83-85页 |
7.2 建议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个人简历 | 第90页 |